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超声微泡介导的超声分子显像及药物和基因靶向传输由于微泡受循环中血液轴流所产生剪切力的影响,效率低下,尤其是在动脉中。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血管腔中的轴流阻碍了微泡与血管内皮的结合,而这个缺点可用超声辐射力克服。目标:本研究用低能量超声分别通过体外实验观察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推移聚集作用,以及在体检测辐射力促进靶向微泡寻靶的能力,目的是为超声分子显像及药物的传递筛选适宜的辐射力参数。方法:1.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作用建立微血管流体模型,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不同的辐照参数对微泡造影剂的推移、聚集现象,研究不同的超声辐射力参数(声压、频率、微泡浓度、超声辐照时间)对流动状态下的微泡造影剂的推移聚集作用。2.超声辐射力促微泡造影剂在小血管内的靶向黏附作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抗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并对其进行评价,昆明小鼠阴囊内注射TNF-α构建小鼠提睾肌微血管炎症模型,并随机的分为三组进行实验:①靶向微泡+0KPa辐射力组(对照);②靶向微泡+54.2KPa辐射力组;③靶向微泡+79.3KPa辐射力组,每组5个只。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小鼠提睾肌微血管内绿色荧光的面积,以此验证超声辐射力促ICAM-1靶向微泡的在体寻靶能力.3.超声辐射力促微泡造影剂在大血管内的靶向黏附亲和素桥接法制备携CD34抗体的靶向微泡造影剂,并分析鉴定。为了进一步证实辐射力在大血管中的作用,本实验以正常大鼠腹主动脉为观察对象,9只SD大鼠随机的分为三组:①靶向微泡+0KPa辐射力组(对照组);②靶向微泡+54.2KPa辐射力组;③靶向微泡+79.3KPa辐射力组。经大鼠尾静脉团注携CD34抗体靶向造影剂的同时进行超声辐照。扫描电镜观察并记录大鼠腹主动脉后壁内皮表面粘附的微泡情况,利用视觉模糊评分法量化微泡粘附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离体实验当声强等参数一定时,频率为2.0 MHz的超声波对微泡的推移作用大于1.0 MHz和0.5 MHz,且聚集作用在2.0 MHz时最明显;低声压超声对微泡无明显破坏作用,但使其流速减慢;微泡浓度为7×10~7个/ml和7×10~5个/ml时超声辐射力对微泡有明显推移聚集作用,但微泡浓度高达7×109个/ml时,超声辐射力对微泡的作用不明显;延长辐照时间对微泡的推移和聚集作用无明显影响。2.小鼠提睾肌微血管在体实验成功制备携抗ICAM-1抗体的靶向微泡造影剂,浓度为10~7 /ml,粒径范围为1-10μm,90%在3.25μm以下,抗体携带率75%左右。对照组提睾肌微血管内平均荧光为78.0±35.8μm~2,累积光密度为2342.7±1053.1。54.2KPa辐射力组和73.9KPa辐射力组提睾肌微血管内平均荧光面积为422.8±91.3μm~2和1522.0±464.2μm~2,累积光密度为9618.9±2522.0和42123.1±20001.4。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73.9KPa辐射力组的荧光面积约为对照组的17.5倍,累积光密度约为对照组20倍的。3.大鼠腹主动脉在体实验成功制备携CD34抗体的靶向微泡造影剂,浓度为10~7 /ml,粒径范围为1-8μm,90%在2.96μm以下,抗体携带率为70%左右。对照组平均视觉评分为:0.467±0.507分;54.2KPa辐射力组平均视觉评分为1.067±0.785分;73.9KPa辐射力组血管内皮表面可见大量成团的微泡附着,平均视觉评分为3.367±1.189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组间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1.不同参数的超声辐射力对微泡造影剂的推移和聚集作用不同,可望通过调整辐射力参数来最大程度上提高超声微泡造影剂在血液循环中的靶向粘附作用。2.超声辐射力能提高了靶向微泡在微血管内对血管壁靶点的黏附,尤其是当辐射力声压为73.9KPa时靶向粘附率显著提高。3.超声辐射力更能在大血管中发挥其优势对抗高速血流所产生的剪切力,促进微泡的靶向粘附,当辐射力声压为73.9KPa时血管内皮表面能观察到大量微泡的聚集粘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