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现的全球经济复苏迟缓、世界经贸发展失衡的经济发展外部不利环境的挑战,解决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粗放式发展所积累的产能及外汇资产过剩、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的经济增长内部缺乏动力的问题,中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将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有机结合,成为增进沿线国家关系、维护地缘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有益途径。然而,“一带一路”并无既有或固定的范式可循,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便具有了极其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同沿线81国24年经贸发展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引力模型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进行研究,深度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潜力,得出“带路”涉及国家的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地理因素以及贸易协定等特征对我国与之的经贸合作存在迥异影响的结论。根据引力模型拟合结果,本文对中国对沿线三个地区81个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1)经济体量较大、发展状态好的欧盟强国及西欧能源国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贸易伙伴,且双边贸易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2)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出口过剩较为严重,但鉴于地缘优势,中国与之未来贸易关系会进一步加深;(3)陆上丝绸之路国家整体潜能巨大,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及其自身经济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论文将对比研究与引力模型相结合,为避免全样本拟合可能掩盖中国与不同地区国家贸易差异的风险,将样本国家进一步区分,按照总样本—分样本、分样本—分样本的逻辑关系进行多重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中国与欧盟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差异及潜力;采用时间序列平滑分段方法,对时间效应进行直观描述,运用引力模型分析面板数据,充分反映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随时间的动态影响能力。论文最后,在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基础上认为“前港—中区—后城”的战略布局模式以及“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经济发展策略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更好地开展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