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区域金融日益分化,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大多是对全国省级行政单元的分析,也有个别研究分析了省内县域金融发展的差异。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关注,县域金融问题日益成为学术界和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并成为当下我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而我国县域数量众多,地域范围广,经济发展差异大。基于县域单元研究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可以更为精细地揭示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空间格局及变化,并为区域金融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本文以中国2359个县域行政单元为地域分析单元,选取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比指标度量县域金融发展水平,利用GIS空间技术将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相结合,对我国县域金融发展进行空间分析。选择2002和2013年两个时间断面进行分析,并将2013年的空间分布格局与2002年进行对比,以发现县域金融发展的空间变化特征。基于空间分析,选取相关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不同区域县域金融发展的因素。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县域金融发展差异扩大。从各县域金融相关比率、存贷比与全国均值之比看,极差的增大,表明县域金融发展的绝对差异扩大。从县域数量看,在比值小于0.5,比值大于1.5分段内的县域数量是增加的,县域金融发展呈现两极化趋势。(2)县域金融发展空间变化明显。从金融相关比率看,县域金融发展由“东高西低”向“东高西低、北低南高”的空间变化。从金融存贷比看,空间特征由“两边高中间低”向“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转变。东部县域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且增速快;中部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滞后,增速较慢;东北地区的县域金融发展衰退;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空间差异大,呈现“中间低周围高”的空间格局特征。(3)县域金融发展空间聚类特征存在区域差异。东部苏浙地区县域呈现高聚类特征,其他县域的空间自相关并不呈现显著性。中部县域低聚类特征显著,其中金融存贷比的低聚类特征更突出。西部地区的东部呈现低聚类特征,其西南、北部方向呈现高聚类特征。东北地区金融发展衰退,聚类特征由高变为不显著。(4)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具有时空差异。从时间上看,行政因素、教育水平、政府干预对全国县域金融发展的影响减弱。东北地区受经济因素、政府干预等因素影响显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低。东部地区受教育水平、政府干预的影响降低,其他因素均不呈现显著性。中部地区经济因素、教育水平、政府干预的影响减弱,其他因素一直不呈现显著性。从四大地区看,东北与西部地区的影响因素变化较小;中部与东部地区由于2013年所选因素不呈现显著性,影响因素变化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