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既与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密切相关,但同时也与其农业发展状况紧密相联。对于中国的城镇化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研究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其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探讨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提高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来推进城镇化进程;而研究的热点则集中于我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以大城市为主?以中等城市为主?以小城镇为主?或者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及以此为中心的研究。而对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即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则几乎被人们所忽视,涉及此问题的研究成果也寥若晨星。理论研究的欠缺,直接影响了实践中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由于受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关系的影响,我国城镇化道路的设计和选择更多考虑的是基于如何通过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城镇化的思路来进行的,而很少关注通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来推动城镇化进程。这正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经过多年的发展而并没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得以顺利推进,城镇化水平仍落后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落后于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它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与农业发展极不协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严重威胁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以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为选题,旨在系统研究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说明农业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农业不可持续发展则阻碍城镇化进程;或者说建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合理的城镇化道路,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而建立在损害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不合理的城镇化道路则阻碍城镇化进程。通过对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互动影响的内在机理分析,建立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模型,这对我国选择建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合理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意义。围绕以上研究思路,本文拟用五章和一个附录来论述和说明。第一章总论部<WP=4>分,是关于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关性的一般理论阐述。第二章至第五章是分论,分别从城镇化道路、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资源利用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分别从不同方面建立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影响模型,以促进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最后一部分是附录,旨在把所述理论运用于实际考察。第一章在详细阐述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影响关系,建立起了城镇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互动影响的概念模型。由此得到的基本结论是: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积极互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城镇化离不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农业对城市产业发展因具有劳动力贡献、产品贡献、资金贡献和土地资源贡献,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城镇化推动,即城镇化也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为城镇化建设能对农业发展产生市场贡献、结构贡献、就业贡献、规模贡献和资金贡献。第二章通过中外不同的城镇化模式或道路对农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合理的城镇化模式(如美国模式)可以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合理的城镇化模式(如英国模式)则削弱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农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城镇化进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农业可以加快城镇化进程(如我国东部地区),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的农业则延缓城镇化进程(如我国西部地区)。因此,我们在选择城镇化道路时,一定要建立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第三章是从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论述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由于城镇化建设要影响经济结构调整,这里主要论述城镇化对产业结构、消费(需求)结构、投资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影响,而这些结构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可通过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实现。结论是:合理的城镇化道路能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进而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城镇化道路不能使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因而会妨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是从劳动力转移角度探索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互关系。根据劳动力转移的一般理论,城镇化过程实质是一个人口不断从农村流向城镇,实现人口城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劳动力的产业转换的过程。文章结合我国目前农村实际,认为: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要<WP=5>增加农民收入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应是主要途径,这也是城镇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贡献的具体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有关制度性框架。第五章是从土地资源利用角度分析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间的关系。由于城镇化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需要土地,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