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随之而来城市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极大膨胀,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尖锐。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总量在全世界排名位居前列,可是人均土地只有11.66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为1.59亩,是世界人均数量的4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耕地数量不断减少,从1997-2006年10年间,我国耕地从19.5亿亩锐减到18.27亿亩,其中大部分为非农建设占用.其间发生了“房地产热”、“开发区热”等圈地行为,使得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的现象多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消费粮食的数量必将与日俱增。虽然通过改善耕作方式和推广良种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单产数量,但是要想保证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仅仅靠提高单产数量是远远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问题的,因为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总面积,所以要想保证总产量有所提高,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耕地。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综合中国人均消耗粮食量、耕地质量、平均亩产等要素,经过有关部门科学测算,我国耕地保有量要不少于1.2亿hm2(18亿亩),这是一个底线,要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突破.耕地保护问题已经对经济、社会、城市化发展敲响了警钟,引起了政府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然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目标,在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翻,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的比重,加速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同时,城市化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城乡新一轮财富积累和分配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前提。而土地是城市化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各项活动,对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产生极大的作用,因此必须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城市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问题。
本文是在借鉴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与耕地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各研究中提炼出耕地保护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并对耕地保护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论文要研究的方向,即在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下,选择新沂市作为实证研究区域,通过对新沂市用地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从农村和城镇入手,加强耕地数量和质量一体化保护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未来新沂市城市化健康发展和实现耕地有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