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逻辑与相信的形式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ngxh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哲学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兴起,“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真理”被质疑,哲学被终结,崇高价值被动摇。在此背景下,如何思哲学的意义,成为当代哲学着力的方向。马克思和海德格尔两位思想巨匠对“哲学的命运”的思考给我们重要启示。把真理作为“思想体系”的“主导概念”来辨识“真理的逻辑”,这需要我们进入更大界面上进行思考,需要引入更为源始性的概念“相信”。论文试图要从真理逻辑的反思中去寻找相信的形式,力图从更源始的界面探求真理学说在人类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机制,以求认知和理解“主导概念”对文化生活以及对人的价值和意义。论文共分为4章:第1章作为导论,提出“相信”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必要自检。“人何以相信”是试图去描述那不尽相同的“相信”背后的统一的“相信的形式”。这个提问所要表达的不是“相信这样一种心理机制是如何可能的”而是“作为心理机制的相信的统一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样的”。为了讨论“相信的形式”,我们无法回避那个试图达到最高可信的东西——真理——的逻辑。基于“相信”作为哲学范畴来探究的诸多疑问,我们对“相信”的周边概念进行了对比,并进行了必要自检。在相信、信念和信仰的比照中,我们发现就其日常运用而言,它们的确是一个具有等级性的递增序列,信仰具有最高的位置,但就其哲学思索而言,相信却占据最基础的最根本的位置。在相信、知道和知识的比照中,虽然“知识”和“知道知识”在逻辑上非常坚定,但其内容却非常贫乏,以至于对知识(真理)的探讨最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回转到一个复杂状态中去假设和论证。对“作为心理机制的相信的统一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进行自检就是确认这是一个有效的提问和问题,是一个需要哲学干预的问题。第2章作为问题起点,说明“相信”作为哲学问题,始终存在于哲学理论之中。首先,“相信”问题隐藏在哲学与现实的理论境域中。哲学通过反思影响人的态度、行为和选择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来实现对现实的作用,在反思中构造“描述一种状态,找到一个支点,构建一个标准,衍生一批结论”的基本模型保证其现实效应。哲学理论既可以看做“为真而构”也可以看做“为信而构”。其次,“相信”问题主要研究对象是真理与相信的关系问题。我们发现,作为认识论真理,从可知论来看,无确证需行动,相信必前置先行。从不可知论来看,无极点需创造,相信必悬设其上;作为实践论真理,理论彻底才能说服人,那么相信必往返其中;作为生存论真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问题逐步消退而隐匿自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居有着的映射游戏”来承担原有形而上学及其真理观所承担的职能,而这从主体性的人的角度,是一种“相信”。再次,“相信”问题面对的基本现实是,哲学只有倾向于“描述”才能更接近“相信”的领域。如果把马克思的主要工作看作是“对现实的描述”——对现实中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历史活动的描述——的话,那么现代哲学的很多理论都可以看做是围绕这项工作在不同方向以不同的形式的继续努力。因此,“现实的描述”与“规定思的事情”就具有内在关联,故而相信存在者的指引与相信在场状态、相信真理的本质和相信真理的非本质就成了哲学主要目标。最后,“相信”问题研究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虚无主义”的克服。虚无主义深层次问题是“不相信”,那么探究“相信”就有助于克服虚无主义,或者说“相信的形式”就是虚无主义的边界。第3章分析真理的逻辑,目的在于揭示“真理之为真理的东西”,并由此重新理解真理观的跃迁。真理逻辑问题面对的经验性的基本事实是,真理首先作为一个“说法”呈现出来。真理的逻辑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真理到底是一个还是多个。就其实质而言,哲学关于真理的研究是对一个真理的研究探索,即真理的形式、标准等的探究。但就其论证过程看,哲学研究又丰富了、验证了、佐证了、暗示了多个真理的存在,多样性真理的存在,并用一个真理为多个真理发挥作用开启了道路。第二,真理是作为主观真理的“逻辑”还是作为客观真理的“逻各斯”。真理在纯粹的“逻辑”与形式的“逻各斯”之间游离,以至于有些关于真理的探讨已经遗忘来时之路,变成单纯的理论游戏。真理必然是“逻各斯”,哲学的真理也必然要获得“逻辑”的形式,如何在“逻辑”与“逻各斯”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成为哲学真理观无法回避的问题。第三,真理倾向于以原点的方式还是支点的方式发挥作用。哲学在真理问题上总是试图建构原点支撑结构但都终归要失效,现代哲学才转向支点支撑结构来寻求突破。真理逻辑的构建的基本方法是抽象和反思。真理构建的核心路数是“敞开”与“遮蔽”的相互运作。真理构建的自检方式要么诉诸先验,要么依靠经验。真理的跃迁表达的是真理逻辑之建构的历史性变化之特征,本论文中探讨了真理的三次跃迁并描述了其基本特征:第一次跃迁是“从意见到符合真理论”,其基本特征是从“物-理”中“抽象”出“一个”“逻各斯”真理作为“原点”,用“敬畏”保证真理之运作,形成“符合即真理”的基本观念,产生的政治后果是“基督教的神”。第二次跃迁是“从主体到理性真理论”,其基本特征是从“理-性”中“反思”出“一个”“逻辑”真理作为“支点”,用“竞争”保证真理之运作,形成“理性即真理”的基本观念,产生的政治后果是“拜物教的神”。第三次跃迁是“从现实到创造真理论”,这主要是由黑格尔、马克思和海德格尔完成,其基本特征是,从“情-境”中“描述”出“一套”兼容“逻辑”与“逻各斯”的真理原则作为“相互支点”,用“境遇”保证真理之运作,形成“创造即真理”的基本观念,产生的政治后果是“自己的神、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此在的颖悟”。第4章讨论了相信的形式,目的在于从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比照的指引下,描划相信的基本形式。对于相信形式的描述,海德格尔的“天、地、神、人”四重一体思想是具有重要开示作用的“思”。“四重一体”思想超越混沌返回单纯,意图实现从无序整体性到秩序整体性;超越对立容涵差异,意图实现从划定界限之强迫到冥思界限之意义;超越辩证保留时间,意图实现从“存在者”进步之妄动到“存在”意义之澄明;超越实体采撷形式,意图实现从技术本质追问到艺术本源的开显。这启示我们:(1)抛却二重性进入域化性进行思考,我们要在真理之后思相信;(2)弃活动对象思活动本身,我们要在对象之中思形式;(3)天、地、神、人各有所居,我们要思其本然的机制。按照海德格尔的启示,本论文从马克思那里选取四个重要的理论方向进行阐述,发现两位思想巨匠具有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有助于我们去思那“相信的形式”。作为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本身具有“敞开”性,这种“敞开”性来自于思想的自由特性。“意识形态”本身就可以统摄物质生产、历史科学和未来社会进入其本己之中,并从意识形态上可以反映其他三者的各自本性,并把四者统一起来。物质生产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具有决定性地位,具有明显的“遮蔽”特征。物质生产所导致的人的思想不自由的特性,决定人们在相信什么的问题上始终不会达成一致,除非物质生产对人的思想的强制性消失。在相信什么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相信形式问题才会浮出水面以待我们去“思”它本来就有的那种“机制”。“未来社会”本然就是理想性的。描述未来社会是每一种哲学理论必然要做出的理想性承诺或构造安排。人也只有在期望美好中才能指引前行的道路、获得内心的安宁、安心于与自然界的遭遇。未来社会作为“一方”本然的可以映现其他各方的又必须回到各方才能达成“单纯”的统一。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概念具有明显的“参照”和“惯性”的意蕴。马克思把《资本论》作为“历史科学”,一方面“参照”近代科学,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逻辑结构,让“历史科学”具有“具体科学”那样的感性合法性;一方面“参照”自然界与历史的不同进程,发展出一种“拟历史目的论”,让“历史科学”具有某种前后相继的内在理论合理性。“历史科学”与意识形态、物质生产和未来社会共属一体,并相互映现其本质。故而“历史科学”是具有某种自带“惯性”意蕴的理论建构。
其他文献
比较片剂和丸剂中黄芩苷的溶出速率,考察成型工艺对药物溶出的影响。采用同一处方和原料自制丸剂与片剂,采用吸收系数法测定黄芩苷含量,桨法进行溶出实验。结果表明丸剂中黄芩苷
简要介绍了ROADM的技术优势,分析了ROADM关键器件的技术成熟度,给出了不同功能类型的ROADM设备配置;结合骨干传送网的网络特性,提出了相应的组网策略建议,并给出了长江中下游
本文通过理论论述与文本细读的融合,辨析现代诗中“元诗”写作的语言本体论向度。“元诗”,即关于诗本身的诗。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型,意在表达诗人对语言呈现/展开过程的关注,使
利用F-可补子群研究p-超可解群,得到了两个主要结果:1)令G是p-可解的且p||G|,则G是p-超可解的当且仅当Fp(G)中包含Op′(G)的所有极大子群在G中F-可补,这里F是所有p-超可解群组成的群类;2)令
矿山变形监测是指导矿山生产和运行的科学依据。本文根据矿山企业的生产和发展,设计和开发出一套快速、有效的变形监测数据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的管理监测数据,实现对数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日益成熟,“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相结合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样背景下在线开放课程应运而生。本文以高等数学在线课程建设为研究对象,从教学课件、视
目的 报告无支架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11例单纯主动脉瓣病变患者行自体心包瓣置换主动脉瓣手术,术后定期随访。 结果 11例均存活,顺利出院,随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权主义运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而女权主义运动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标志,可以称得上是当代社会的一场新文化运动。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使发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化疗途径对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影响,确定何种途径可以作为优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6月收治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治疗结果
研究了以苯乙烯为核,丙烯酸酯类为壳的核壳乳液,采用丙烯酸为功能性单体,成膜后羧基为极性基团分布在涂膜表面达到亲水目的。讨论了功能单体丙烯酸(AA)在乳胶粒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