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东尼·特罗洛普(1815-1882)在英国文学史上堪称是一位奇才,他一生笔耕不辍,务实谦逊,创作出了四十七部长篇小说,再加游记、传记、短篇小说等多达七十余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剑桥英国文学史》称“特罗洛普作为一位有充分代表性的英国小说家和一个时期的社会历史学家,他的名声一直不衰,而且可能会长存下去”。特罗洛普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地位,大起大落,时扬时抑,这不仅在英国文学史上没有先例,即使在世界文坛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生前他是英国文坛上的大红人,去世后声誉一落千丈。进入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罗洛普的小说再次受到人们的欢迎,学术界也开始重新关注这位小说界的“奇才”。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形成了新一轮特罗洛普“热”的高潮。
在特罗洛普的四十七部长篇小说中,最值得称颂的是以“巴塞特郡”为背景的一系列六部小说,分别是《巴彻斯特养老院》(1855)、《巴彻斯特大教堂》(1857)、《索恩医生》(1858)、《弗雷姆利教区》(1861)、《阿林顿的小庄园》(1864)和《巴赛特的最后纪事》(1867)。这组小说集中描写乡镇牧师和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上至主教,下到牧师,不仅塑造了一群深为英国人喜爱的牧师形象,描写了这些传达耶稣福音的圣人们的世俗生活,而且还以过人的胆识揭露英国国教会内部的争权夺利、沽名钓誉、结党营私和勾心斗角。特罗洛普准确地抓住了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国教会的状况,突出表现了教会的一个根本矛盾,即它在宗教外衣下的世俗性质。
在特罗洛普的“巴塞特郡”系列小说中,他的最初两部小说《巴彻斯特养老院》和《巴彻斯特大教堂》不仅为他带来了极大的成功,奠定了他在英国小说界的地位,而且还确立了他的写作风格,正视现实、敢说真话的实际精神。本文以《巴彻斯特养老院》和《巴彻斯特大教堂》两部小说作为研究文本,揭露特罗洛普对英国国教会的批判。作者首先阐述了维多利亚中期英国国教会的发展状况,特别关注英国国教会与英国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来自外部世界的急剧变化对英国国教会体制的冲击,以及这种冲击加速了教会内部高教派和低教派之间的分裂。与此同时,作者还揭示了特罗洛普对英国国教会的体制弊端和教会内部分裂主义的担忧,从而阐明特罗洛普对英国国教会所持的悲观主义态度。本文着重从教会世俗化和教会教义两个方面,对特罗洛普的教会批判思想进行研究。一方面,作者揭露特罗洛普在《巴彻斯特养老院》和《巴彻斯特大教堂》中对教会世俗化的批判。教会世俗化主要表现为教士世俗化,教会内部丑闻频生、兼职挂名现象普遍、教会内部斗争此起彼伏等教会事务的世俗化。另一方面,作者还揭露特罗洛普在《巴彻斯特养老院》和《巴彻斯特大教堂》中对教会教义的批判。教会教义主要表现为教义僵化而缺乏人性以及由于统一标准教义的缺失从而导致高教派与低教派之间教义分裂。此外,作者在最后章节对特罗洛普教会批判思想进行总结的同时,还指出特罗洛普小说永恒魅力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