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重庆市私营企业管理者对激励职能的重视程度,企业执行劳动法的情况及员工获得的薪酬、福利、健康关怀、心理关怀的具体情况。掌握重庆市私营企业的激励体系现状,结合理论和典型案例,构建更有效的私营企业激励机制。方法:在相关信息搜集上采取文献检索、方便抽样调查、个案访谈的方法。在分析中采取数据对照、案例对比、频率分析法、趋中趋势分析法、SPASS软件分析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被调查的管理者中,有74.5%的人对激励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应该对员工进行激励的占45.2%,认为该关心所有员工,对所有员工都应进行针对性激励的只有12.7%。私营企业员工的月平均总收入为1465元,相对其他类型的企业处于弱势。福利方面,工伤保险的享有率最高,占48.4%;加班补贴、劳保物品、社会失业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的享有率分别约为31.2%、24.7%、20%、20%、10.8%,均不到三分之一;普通工人、管理人员、技术工程类人员对带薪休假和文化活动参与机会的享有率有统计学差别;享受到在职培训的人员仅为7.5%,享受到脱产培训和公费进修的只有1%和2%。健康关怀方面,定期会为员工举行健康讲座的不到1%,从来都没有任何有关健康知识传输的占了65.6%。82.3%的人认为有意见可以直接向主管或上级反映,但是认为意见不被重视而无意义的人占了一半,反映了私营企业中的沟通不畅;工作情况难得到反馈,更缺乏认可。结论:重庆市私营企业管理阶层对员工激励严重缺乏重视,依然处于一种花钱买劳动力的陈旧思想状态。员工的平均月薪稳步快速增长,与全国范围其他地区相比,呈现乐观趋势,但相对其他类型企业,仍然处于劣势。且薪酬设计存在各类型工资不能发挥实际效益、缺乏岗位分析基础等问题,但是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比较高。企业主为了追逐利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违反劳动法用工的行为,在劳动时间、休息时间、劳动者待遇、劳动合同、劳动安全方面,都不同程度侵犯劳动者权益,并且行为的隐蔽性强。对于各种为人所熟知的福利形式,员工享有率普遍偏低。大部分员工没有得到身心的足够关心,没有形成让他们感觉自己是企业的主人的氛围,急需将健康关怀激励纳入管理体系。针对以上情况,应培养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意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合理、透明的薪酬政策;加大力度制定、出台与《劳动法》相配套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执行过程的规范性及可操作性,并加大力度对其进行宣传、培训、检查、监督;增加福利给予,提高员工参保率,不放弃基层工人,给他们以培训、进步机会;提高管理者心理学理论和运用水平,懂得关心员工的自我定位、自我感觉,让企业成为员工的精神依赖;树立健康关心理念,让对员工的健康关怀理念成为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强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