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政府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创新推进国际传播,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保证中国博物馆在与外国观众沟通时“讲好故事”,已经是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2016)。博物馆“讲好故事”与解说文本的写作息息相关。而人际意义的研究恰能反映解说文本以何种沟通方式“讲故事”,以便构建文本与外国观众和谐的交流模式。由此可见,研究解说文本的人际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以国内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计四个博物馆的109篇英文解说文本作为研究语料,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深入探究博物馆英文解说文本如何利用评价资源表达其人际意义以及构建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人际关系,以期在通过博物馆“讲好故事”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问题上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定量法与定性法两种方法,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博物馆文本人际意义分析框架。
基于Martin&White评价理论中人际关系维度模型,本研究通过语料检索与文本分析,将博物馆解说文本分为以下三种角色:指导者、互动者、协商者。
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评价资源分析,本研究发现:
1)博物馆英文解说文本更倾向于通过客观的方式呈现对文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以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文本控制了对信息的解读并缩小话语中其它立场存在的可能性,忽视了观众的个人体验。
2)英文解说文本主要以指导者的身份与国外观众进行交流,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与主导性。英文解说文本偶尔以协商者的身份与国外观众交流,具有相对的权威与亲和力。文本与观众的人际关系并没有跳脱传统的模式。“以观众为中心”的宗旨在英文解说文本中并没有得到合理体现。
本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博物馆解说文本与国外观众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中国博物馆整体的互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了评价理论的应用,为今后解说文本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本研究以国内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共计四个博物馆的109篇英文解说文本作为研究语料,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深入探究博物馆英文解说文本如何利用评价资源表达其人际意义以及构建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人际关系,以期在通过博物馆“讲好故事”来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问题上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定量法与定性法两种方法,将建立一个可操作的博物馆文本人际意义分析框架。
基于Martin&White评价理论中人际关系维度模型,本研究通过语料检索与文本分析,将博物馆解说文本分为以下三种角色:指导者、互动者、协商者。
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评价资源分析,本研究发现:
1)博物馆英文解说文本更倾向于通过客观的方式呈现对文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以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同时,文本控制了对信息的解读并缩小话语中其它立场存在的可能性,忽视了观众的个人体验。
2)英文解说文本主要以指导者的身份与国外观众进行交流,具有极强的自主性与主导性。英文解说文本偶尔以协商者的身份与国外观众交流,具有相对的权威与亲和力。文本与观众的人际关系并没有跳脱传统的模式。“以观众为中心”的宗旨在英文解说文本中并没有得到合理体现。
本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博物馆解说文本与国外观众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中国博物馆整体的互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了评价理论的应用,为今后解说文本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