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开始关注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且研究成果颇丰。学者们大多从作者上海时期的作品入手,从人物形象、叙事方式等方面对张爱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发掘。作者通过塑造的各种女性人物形象,展现旧中国女性生存的尴尬境地,以及女性受到男性中心主义压迫的现状。张爱玲赴美后,文风从原来的绮丽、凄凉,变成了平淡、自然,写作的重点也放在了对个人生活的高度关注上。进入新世纪,中国大陆陆续出版了作者在美国时期书写的大量小说、散文作品,均与张爱玲的个人生活高度吻合。同时,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与以往相比更为强烈、直接,展现的手法也有所不同。而对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关注与研究,是学界至今尚未完成和实现的。因此,本论文从张爱玲后期作品入手,发掘作品中女性意识因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包括导论、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导论主要包括对张爱玲后期作品及对女性意识的界定,同时说明目前张爱玲后期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而阐述本文写作的意义;最后指明文章的创新点。正文部分包括四章。分别是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张爱玲后期作品中表现女性意识与前期作品的差异;张爱玲后期女性意识的成因,以及张爱玲后期女性意识的价值与局限性。下面将对这三章进行详细论述。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张爱玲后期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文章从张爱玲性格特质入手,结合后期作品的书写方式,从女性心理层面出发,找出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的客观表现。第一节,“女性自怜意识”,从女性自我保护、自我怜惜的特质出发,对张爱玲后期小说文本中的女性意识予以阐述。这一节中自怜体现在自我安慰与自我关注上。第二节,“女性自恋意识”。主要包括身体的自恋以及对女性生育的自主权。第三节“情欲自主权”,这节通过张爱玲对爱情以及性爱开放、自由的观念入手,表达其与以往不同的女性观。包括女性独特的性爱体验、性爱自由观念和女性同性恋书写,从身体和精神层面对女性意识进行发掘。第四节,“女性的历史观”。本节从张爱玲独特视角出发,探究其女性历史观。主要包括疏离真实历史的人物、反人性中心论的历史观以及化宏大历史于日常生活。第二章,结合文本分析阐明张爱玲后期作品女性意识与前期的差异。主要有两点。其一是直述女性主义立场的笔法。通过对张爱玲后期鲜明的女性立场的抒发,分析其女性意识的独到之处。其二是娜拉式人物形象的塑造,重点阐释张爱玲后期自身先进、开放的女性观。第三章论述了张爱玲后期女性意识的成因。主要是受到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以及张爱玲个人生活和美国宽松社会风气的原因。第四章论述了张爱玲后期女性意识的价值和局限性。第一节“价值”主要包括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张爱玲后期小说的书写,通过对女性意识的大量抒发,揭示女性自我完善的过程,并对女性生存困境给与关注。此外,她的女性书写也为女性自我审视提供了良好途径,对女性主义批评范式的建立和运用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同时对于突破男性菲勒斯中心,实现两性和谐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第二节“局限性”。张爱玲后期的女性意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三点:一是张爱玲后期的写作基本是其个人化写作,并不具备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全方位的借鉴价值。二是张爱玲偏执的性格特质,导致其在女性意识阐释视角上的偏激。三是作者母爱缺失的特质,表现在自幼缺乏母爱、也缺乏母性的气质。本文结语指明,张爱玲后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内涵独特、特征鲜明,它的学术价值及现实意义值得肯定。但因资源整合不充分等原因,导致目前学界对此命题并未形成完整、翔实的研究,仍是一个亟待推进的领域。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挖掘,丰富并完善学界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