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开创风气的传奇人物。作为19、20世纪之交极富个性、百科全书式的学术大师,他在散文、诗词、小说、戏曲、文学理论等诸方面均有建树,足以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突出的位置:他的文学创作带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深刻的文化史意味,他的文学道路与创作实绩表现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的遭遇、选择和命运,在他的身上集中地反映着晚清至民国中国文化的嬗变更替。他的思想与行事,折射出那“三千年未有之创局”的文化转型期中某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梁启超戏曲理论和创作的研究,进一步确立其在中国近代戏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充分考虑中国近代社会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并根据梁启超戏曲理论和创作发展的轨迹,采取个案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取得最佳的研究效果。
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重在说明梁启超戏曲理论和创作产生的背景。中国近代社会迫在眉睫的民族生存危机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已空前严重,文学新民、启迪民智成为了梁启超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深刻反思的结果。他深刻认识到提高国民素质、革新旧有传统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提出了破除旧有的戏曲形态、建立新的戏曲样式,从而达到新民目的的理论主张。梁启超的戏曲理论和创作与整个近代文学发展的轨迹相一致,都是要求进步和变革的体现。
第二章重在展示梁启超的戏曲改良理论。按其侧重点不同,梁启超的戏曲理论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8年之前,这一时期的戏曲理论主要是关注戏曲的社会和政治教化作用,以强调社会功能和地位为主体:第二阶段是1918年以后,戏曲理论转而侧重于对包括曲本结构、古代曲论及情感表现在内的戏曲艺术与形式本身的研究和对戏曲美学特征的认识。就其前半段而言,梁启超从戏曲文学的独特性质及中西文化比较的角度努力提高戏曲的地位,并赋予了戏曲至高无上的宣教功能:到了后半段,梁启超从“戏曲情感论”、“戏曲语言论”、“戏曲本体论”等多个方面对于戏曲美学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这两个阶段是梁启超对戏曲这个文学形态外部和内部规律的分别认识,在他戏曲改良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他戏曲理论的内容。强调社会功用依靠文学的美学特征,同时文学的美学特征又包含于社会功用之中。
第三章重在分析梁启超的戏曲创作。在提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出于同样的“新民”目的,梁启超进行了一系列的戏曲创作,虽然作品不多,且大部分未完成,但从戏曲表演形式(开场、舞台道具、演员服装)、戏曲题材、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从实践上引导了当时的戏曲创作。《新罗马传奇》、《班定远平西域》,以及先后两次为《桃花扇》作的注释,都可视为梁启超戏曲创作的代表作品。
第四章重在分析梁启超戏曲理论和创作的现实意义。从提高戏曲地位和功用、对戏曲内部美学规律的深刻认识及戏曲创作实践等多个方面肯定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戏曲改良所作的贡献,并结合时代背景,客观公正的分析其戏曲理论和创作的历史局限性。
本文认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梁启超作为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的倡导者,充分利用他在文学界和思想界的巨大影响力,在扭转传统观念偏差、提高戏曲地位,提出戏剧反映社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改良戏曲创作,大胆革新传统戏曲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戏曲文学的艺术特性、促进戏曲文学的近代化,为中国戏剧的现代化提供经验和教训等多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尽管在某些领域有过分夸大之嫌,但就当时政治形势而言,是具有推动意义的。可以说,梁启超以他的戏曲理论和创作,为20世纪初中国的剧坛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来了深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