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这一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入手,以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进程为考察时段,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回流问题的概况、原因、本质特征、正负效应及对策与建议。说明劳动力的回流对农村社会经济变迁的影响,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目的在于探讨如何鼓励积极性的回流,使之成为一种有序的回流。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积极作用,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阐明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历史概况。回顾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末期及九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状况。 第二部分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本质特征与实际效应进行了分析。从地域角度、人口学角度、所从事的职业角度、观念角度四个方面分析了回流农村劳动力这一群体的总体特征;从城市及乡村两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正负效应。通过这个分析,了解这一群体的总体概况及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或减少其消极影响。 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主要原因。以经济体制转型为分界线,从主、客观角度分析了前后回流的主要原因。这是农村劳动力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所做出的一个选择,是建立在成本与收益分析基础上的一个决策过程。但在经济体制转型前、后其回流原因还有差异,即经济体制转型前的回流基本上以政策性的政府行为为主,经济体制转型后的回流基本上以农民自发、自主的个人行为为主。 第四部分综合阐述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对策与建议。在承认农村劳动力外流这一规律性现象与主流的前提下,不能忽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革城镇中影响农村劳动力进城的体制障碍和政策障碍,使进城农民能留在城市,从而消除不正常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二是鼓励部分高素质劳动力回流,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发展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发展农民小城镇、进行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等,引导积极的农村劳动力回流。 第五部分为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问题研究的落脚点。探讨鼓励积极性的回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的回流,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作用,对于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推动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因此,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中心要逐步向农村转移,向农村倾斜,使工农、城乡两个“轮子”统筹、协调发展。 新见解:从选题上看,抓住了“民工潮”的“逆潮回流”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层次的分析。 从内容上看,多方面论述了建国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回流的概况、原因、特征、形式、效应及对策。全面而系统地进行多层次分析是本文的独到之处。 从方法上看,宏观分析与定性分析并重,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涉及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内容。通过这些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这体现了本文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回流;经济体制;农村经济发展;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