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以集群的形式切入全球价值链,可得益于产业集聚的外部经济、规模报酬递增、效率提升与分工深化,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强的竞争优势。其中,外部经济既是产业集群的重要特征,又是集群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来源。随着集群的发展,其外部经济通常呈现上升态势。然而转型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集群内模仿创新盛行,由此导致集群的创新陷入“囚徒困境”,外部经济停滞甚至下降。外部经济“先升后降”的变化构成了对集群竞争力提升的瓶颈约束,使得我国企业在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面临“低端锁定”,所获取的比较利益十分微薄。基于我国转型经济初期特有的要素禀赋结构与制度约束条件,本研究认为,基于集群的产业链治理获取上下游环节的“环节内”外部经济与“环节间”外部经济,可扭转由模仿创新导致的外部经济下降的不利趋势,促使外部经济“由降转升”,进而对集群国际竞争力的强化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厘清产业链治理与外部经济变化、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内在关联,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对我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情况进行了介绍,发现以集聚经济为载体的区域也往往是在开放经济中走在前列的地区,对这些先发地区的探索可为开放经济的后发地区提供具有前瞻性的示范与借鉴。针对转型经济时期产业集群自主创新受到瓶颈制约、外部经济下降的问题,本研究把基于产业链治理的外部经济形成与获取机理解析成“环节内”与“环节间”两个维度,又对“环节内”外部经济分上下游进行剖析。本研究首先探索了产业链上游环节内的外部经济获取机理,即构建以激励相容为特征的集群共享技术平台,促进企业间可持续合作博弈的形成,从而促进自主创新、提升集群的价格控制力。进一步,本研究剖析了产业链下游环节内的外部经济获取机理,即采取“顺市场导向”的政府干预、“适度利润率”的定价策略以及传统贸易与电子商务结合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有效拓展集群的市场销售份额,实现交易效率提升与分工深化。最后,本研究揭示并验证了通过产业链各环节治理的互补与协同所获取的产业链“环节间”外部经济可从总体上扩大集群的有效市场规模,促使集群的外部经济“由降转升”,从而实现集群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本研究所作的创新性探索如下:
1、基于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了我国转型经济条件下集群外部经济“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提出并验证了通过产业链治理为“环节内”与“环节间”维度的新增外部经济提供动力源、促使集群外部经济“由降转升”的治理思路。本研究突破了传统理论认为集群的外部经济通常是稳定不变或向上的窠臼,不但拓展了外部经济理论的内涵,也增强了对我国产业集群如何通过产业链治理突破低端锁定、提升国际竞争力这一问题的解释力。
2、改进了包含技术外溢的创新合作模型,提出以产业链上游治理获取研发的“环节内”外部经济、化解集群创新“囚徒困境”的思路。在政府引导下构建以激励相容为特征的“公共创新平台”、提供集群共享的研发成果,可实现政企间、企业间两个维度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集群创新的正外部性。由于创新的社会收益率远高于私人收益率,创新力的提升可对集群比较利益的获取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
3、剖析了通过产业链下游治理扩大集群的市场销售份额的机理。市场规模的扩大可协调规模生产与消费者多样化偏好间的两难冲突,使销售商与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显著提升。供求双方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了销售的“环节内”外部经济,由此产生的“洼地效应”可吸引人流、物流、信息流、商流在利益驱动下向集群所在地集聚,使集聚经济的诸多优势获得强化,进而提升集群的竞争力。
4、阐释了通过产业链上游治理提高下游销售的利润率,通过产业链下游治理提升上游创新的有效性、“反哺”集群再创新的互动机理。产业链各环节协同互动可使集群获取“环节间”的外部经济,从而扩大集群的有效市场规模,使集群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获得内生强化。本研究的分析结论不但具有典型性,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由此可为我国集群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转型升级提供有益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