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 Hübner )和烟夜蛾H.assulta ( Guenée )是鳞翅目夜蛾科铃夜蛾属两近缘种昆虫,二者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非常相似,甚至杂交可育,但它们的食性却截然相反,烟夜蛾的食性寡而棉铃虫却甚广,且唯独在烟草上它们可以稳定共存。本文以两种夜蛾及其共同寄主植物烟草为研究材料,综合运用植物形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与方法以及一些常规化学方法,对两种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两种栽培烟草叶片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差异:普通烟草Nicotiania tabacum和黄花烟草N .rustica是目前人工栽培的两种烟草,也是棉铃虫和烟夜蛾的主要寄主。两种烟草叶片在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1)普通烟草和黄花烟草叶片腺毛均由长柄腺毛、短柄腺毛、无头腺毛和分枝腺毛四种类型腺毛组成,分枝腺毛在两种烟草叶片上分布极少,具有主要分泌功能的长柄腺毛和短柄腺毛在普通烟草叶片上的分布密度显著大于黄花烟草,而无头腺毛在黄花烟草叶片上分布显著居多;(2)普通烟草叶片的淀粉含量明显高于黄花烟草,而还原性糖、水溶性糖及烟碱含量明显低于黄花烟草。棉铃虫和烟夜蛾在两种烟草上的自然种群生命表及其关键因子的分析:连续三年调查组建了第二代棉铃虫和烟夜蛾在两种烟草上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发现,(1)两种烟田中第二代棉铃虫的种群增长趋势均高于烟夜蛾,同时棉铃虫种群年际间的数量动态变化较大;(2)普通烟田两种夜蛾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均高于黄花烟田;(3)普通烟田中影响第二代棉铃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是1~3龄幼虫期的“其它”因子,在黄花烟田中的关键因子是1~3龄幼虫期的“其它”因子和4~6龄幼虫期的“病原微生物”因子;普通烟田中影响第二代烟夜蛾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关键因子是1~3龄幼虫期的“其它”因子和4~6龄幼虫期的“病原微生物”因子,黄花烟田中主要是1~3龄幼虫期的“其它”因子。烟夜蛾GSTe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原核表达方法研究了烟夜蛾GSTe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HassGSTe1基因在雌、雄蛾的头部(去掉触角和喙)、触角、喙、胸、足、翅以及雌虫的腹部均有表达,并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明显高于雌虫触角,同时,成功构建了HassGSTe1基因的原核融合表达载体,经过IPTG诱导以及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原核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51KD。由于HassGSTe1蛋白的预测分子量为24.8KD,GST标签的分子量为26KD,因此表达产物的大小与预测一致,试验结果证明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有效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