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交叉韧带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其也是最容易遭受损害的韧带之一,日常运动以及交通事故都是潜在的易导致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因素。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极易引起膝关节稳定性下降,此外还容易造成膝关节内的半月板及软骨受损,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运动创伤领域,前交叉韧带断裂一直是该领域内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课题对自体-异体混合编织肌腱的组织学转归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丰富自体-异体混编肌腱组织学理论依据,对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锻炼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移植材料选取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后腿趾长伸肌健,并用无菌塑料瓶保存于-80℃超低温冰箱内,2周后转入-20℃冰箱,备用。将40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均分成自体异体肌腱混编重建组(混编组)和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组(异体组),每组各20只。在兔右膝关节进行重建手术,切开皮肤筋膜后暴露关节腔,切除正常的前交叉韧带,在胫骨与股骨骨道间进行前叉韧带重建。分别在手术完成后的第3、8、12、24周时大体观察重建肌腱并进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甲苯胺蓝染色、HE染色,比较其组织学评估结果。结果:两组都在术后3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肌腱内部有坏死现象。两组在术后8周出现许多新生细胞,细胞呈圆形并自肌腱表面推进至中心位置,胶原纤维无规则排列,细胞浸润程度以混编组相对较高。12周时,混编组内部大量圆形新生细胞,胶原纤维开始出现有序排列,异体组纤维排列仍紊乱,肌腱中心偶可见无细胞区。24周后观察到混编组和异体组新生细胞分别为梭形和圆形,前者韧带长轴方向有序排列着胶原纤维,但后者胶原纤维为无规则状排列。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3、8周时,两组均未见异染的软骨细胞。12周时混编组甲苯胺蓝染色出现异染的软骨细胞,异体组未见异染的软骨细胞,术后24周时两组均出现异染的软骨细胞。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8周、12周混编组阳性染色区域(新生血管)明显多于异体组。术后3周、8周、12周的血管计数及细胞计数均高于异体组(p<0.05),24周时低于异体组(p<0.05)。结论:自体-异体肌腱关节腔内愈合包括三个时期,第一是缺血坏死期;第二是再血管化及细胞增殖期,第三是韧带重塑期,与同种异体肌腱相比,自体-异体肌腱更早进入重塑期,愈合速度明显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