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植被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广受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历史数据的积累,针对区域尺度长时间序列的植被变化研究趋于成熟,结合站点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开展植被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作为区域植被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正在成为驱动力研究的热点问题。宁夏中部干旱带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带的组成部分,从植被上来看,是从干草原过渡到荒漠,从气候上来看,是从半干旱区过渡到干旱区,从资源利用上来看,呈现出农业和畜牧业相互交错的的现象。这些特殊的过渡性使得该区域具有多样性、典型性和脆弱性等特点。所以研究这一区域长时间序列的植被动态变化及其对LUCC的响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宁夏中部干旱带2000-2010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月降水量数据和2000年、2010年Landsat TM遥感数据,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在总结宁夏中部干旱带植被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较深入分析了植被变化的景观过程及趋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法分析了变化过程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而,再选取盐池县、红寺堡区和沙坡头区三个典型县,采用精度较高的决策树分类法基于Landsat TM数据获取研究时段2000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开展植被变化对LUCC的响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宁夏中部干旱带的大部分区域NDVI在0.15-0.45之间且变化较频繁,NDVI大于0.45的区域比例变幅较小但整体小幅上涨。0.15≤NDVI<0.35的区域在整个景观中占主导地位,0.35≤NDVI<0.55的区域破碎度的较高,受降雨量的影响最显著,NDVI大于0.65的区域相对稳定且集中。(2)2000-2010年,宁夏中部干旱带植被整体呈恢复趋势,以绿洲景观为主的区域植被退化和恢复趋势不明显,以荒漠草原自然恢复和固海扬黄新灌区为主的区域植被恢复尤为显著。(3)在研究区内,50%以上的区域植被状态处于稳定态势,植被改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30%以上,退化区域占研究区的6.68%。结果表明,总体植被状况好转,但仍存在局部退化的现象。(4)降雨量对植被变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植被状况的恢复或退化与降雨的时空差异并不完全吻合,存在空间上的变化不均一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5)按不同植被覆盖度范围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的景观类型,运用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开展植被的景观变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宁夏中部干旱带景观稳定性较低,总趋势为完整——破碎,即由“低NDV区域完整”转向“高NDVI区域穿插分布”。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阻止了环境的恶化。(6) LUCC是植被变化的先决因素,决定了植被的变化强度、格局和过程。水浇地、林地和流动沙丘的植被指数较为稳定,旱地和天然草地的植被指数随降雨的变化而波动显著,开发年限长的耕地较开发年限短的耕地植被指数稳定,开发前期的植被指数增加趋势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