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灌注损伤的CT及MRI多模态影像学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dl6123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70kVp CT全脑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目的评价 70kVp CT 全脑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usion,CTP)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急性梗死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评价从70kVp全脑灌注原始数据重建的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血管狭窄闭塞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入组患者一共分为三组(每组各150人),三组采用的扫描方案分别是:A组:80kVp管电压,扫描次数21次,B组:80kVp管电压,扫描次数21次,C组:70kVp管电压,扫描次数17次。各组的CTP和CTA的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分别被加以比较。CTP检测急性梗死的诊断准确性以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为标准,而CTA检测脑动脉狭窄≥50%的诊断准确性则以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标准,分别加以计算。有效辐射剂量也在组间被分别加以比较。结果:组A尾状核头部、额叶白质及颞枕叶白质的血流量分别为(66.6±7.1)(29.0±3.8)和(29.6±3.9),血容量分别为(4.0±0.5)(1.8±0.3)和(1.9±0.3),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3.5±0.5)(4.6±0.8)和(4.9±1.2),组B尾状核头部、额叶白质及颞枕叶白质的血流量分别为(67.4±8.2)(30.3±4.1)和(29.8±3.3),血容量分别为(4.1±0.4)(1.9±0.2)和(1.9±0.2),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3.7±0.6)(4.7±1.0)和(5.4±1.3),组C尾状核头部、额叶白质及颞枕叶白质的血流量分别为(67.6±7.8)(30.2±4.4)和(29.7±4.1),血容量分别为(4.0±0.5)(1.9±0.3)和(1.9±0.3),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3.6±0.7)(4.7±1.0)和(5.3±1.1),比较三组间的灌注参数,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组间CTP图像质量的总体主观评分,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CTP检测急性梗死的诊断准确性,比较三组间CTA图像质量的客观评分,并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三组间CTA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除组B及组C噪声评分低于组A,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以及CTA检测脑动脉狭窄≥50%的诊断准确性分别在三组间加以比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80 kVp CT全脑灌注相比,70 kVpCT全脑灌注可以在辐射剂量降低的情况下,达到血管和灌注图像质量良好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同时保持对梗死灶和血管狭窄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第二部分基于时相移位功能连接血氧水平依赖静息态磁共振成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灌注损伤评价的可行性研究目的通过提出基于上矢状窦感兴趣区的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算法,并与全脑平均信号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算法对比,评价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灌注损伤评价的可行性。方法入组13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3T超导MRI仪下分别采集静息态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成像(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 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DSC-PWI)数据及DWI数据。提出基于上矢状窦感兴趣区的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算法用于对静息态fMRI数据,并与全脑平均信号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算法做对比,以传统的DSC-PWI/DWI不匹配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方法与DSC-PWI/DWI的相关性,评价静息态fMRI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显示效能。结果:两种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方法,均与DSC间相关性高。两种时相移位功能连接静息态fMRI方法均可区分半暗带及梗死区,其中以上矢状窦为参考信号的时相移位图像更佳。结论:时相移位功能连接的静息态fMRI方法,可以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灌注缺损,并可以初步区分梗死区和半暗带。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流行病学的调查和临床研究提示镁缺乏是帕金森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动物实验也证明了镁摄取不足可导致帕金森病。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MgSO4不能提高脑脊液中镁离子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所造成的能源枯竭和使用这些化石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能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化
成花素(FLOWERING LOCUS T,FT)是拟南芥植物中调控并影响开花功能的转录因子之一,FT蛋白的序列及结构在不同植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是促进开花的信号整合因子。目前对FT基因调控开花的研究已深入而系统,但其是否对植物营养生长起作用却知之甚少。根毛可以促进植物快速吸收水、养分和各种营养元素来固定植株生长,直接参与植物的营养生长过程。本研究通过筛选鉴定FT过表达和突变体植株,分析FT
目的:探讨C57BL小鼠MPTP慢性造模后代谢、行为学、黑质区激活型小胶质细胞数和肾上腺的相关结构功能改变。方法:将雄性老年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miRNA是一类短的非编码内源性RNA分子,是基因表达和逆转录的关键性调节因子,可以作为细胞分化、增殖或凋亡等生理过程的指标。它与肿瘤生长和抑制过程有密不可分的作用,因此,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信息的获取、储存、处理和分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种类繁多的光电子器件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石。非线性光学效应在光电子器件中存在重要
本研究以笃斯越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白果变种成熟果实为试材,克隆了花青苷合成途径中关键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方法对笃斯越橘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和白果变种成熟果实花青苷合
小分子荧光成像由于具有最小的干扰性已成为研究活细胞及活体组织中的各种生理过程的重要策略。与单光子成像相比,双光子荧光成像技术因其穿透组织能力强、分辨率高、背景荧光小、毒性低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成像的研究。为了在活体内获得高亮度双光子荧光成像,需要双光子荧光团具有大的双光子活性吸收截面积。一般来说,分子内电荷转移效率提高和共轭结构扩大都有利于增大荧光团双光子活性吸收截面积。然而增大共轭结构或者增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原油资源储存格局的不均衡和原油在国家经济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原油贸易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进而凸显了原油运输网络的重要性。原油运输网络不仅对国家经济影响巨大,对全球经济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原油运输网络的抗毁性和未来演化方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系统的阐述了复杂网络和演化博弈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分析了全球原油储量格局和原油供需格局,构建了原油运输有向加权网络,并对其拓
自从激光器技术的问世,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了聚焦、反射、散射等线性效应外,对非线性光学效应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作为最早被发现的非线性效应,传统光源激发二次谐波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已经日趋成熟,近年来,随着对具有特殊偏振结构的矢量光场的研究迅速发展,其作为光源激发的二次谐波效应也引起了诸多关注。矢量光场由于其特殊的偏振态分布和焦场特性,在光学微操纵、非线性光学、表面等离激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