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视频编解码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处理能力日新月异,这也给互联网、视频及电视广播领域带来了改革之风。作为信息的重要载体,视频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进步。视频编码一直是视频处理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视频的高分辨率、立体化发展导致视频数据日益增加,高效的压缩编码技术显得至关重要。压缩感知理论作为一个全新的采样理论,撼动了信息处理领域的基石——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压缩感知理论可以在不丢失重构原信号所需信息的情况下,采用远低于传统方法的采样频率,用最少的观测次数来采样信号,实现信号的降维处理。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结合了压缩感知理论与分布式信源编码理论,可以充分利用信号内及信号间的相关性,受到无线传感网络(WSN)、雷达及视频编码等领域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针对分布式压缩感知视频编解码进行研究,所做的工作如下:首先,本文对压缩感知重构算法及分布式压缩感知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针对第一联合稀疏模型JSM1提出了一种联合重构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在减少测量值数目的情况下,加速了信号的重构,并保证了信号重构的精确度。然后,本文基于视频特性,结合联合稀疏理论和分布式视频技术,对基于分布式压缩感知的视频编码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视频编码数据量大,采集耗时等特点,引入分布式压缩感知,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处理高效的视频编解码框架。在本框架中,采用联合稀疏模型减少计算量,在提供快速编解码的同时,实现了图像的精确重构。最后,本文对图像稀疏模型进行了研究,结合视频联合稀疏的特点,将树稀疏模型引入分布式压缩感知中,提出了森林稀疏模型,该模型充分挖掘视频图像帧的树稀疏结构及联合树稀疏结构特点,能够较快的解码视频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下的视频重构更为简单稳定。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两种分布式压缩感知视频编码方案的性能要明显优于独立使用压缩感知进行编解码的视频编码方案的性能。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对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像系统因为其直观性、可靠性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由于系统设备的物理局限性、传输介质的局限性和
多摄像头的智能化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研究领域。这样的系统综合性强,涉及到图像处理、通信技术、工业控制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本论文旨在构建一个多PTZ摄像头的
在多元化的大数据网络时代,人们构建了由通信结构、管理层、存储部件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存储区域网路(SAN)来解决网络中的大数据传输和存储的问题。但由于现有的网络中同时存
异步DS-CDMA通信方式拥有诸多优点使得很多通信系统采用这种通信方式。WCDMA移动通信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异步DS-CDMA系统。当移动用户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时,WCDMA通信系统缺乏快
在阵列信号处理中,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是普遍要考虑的任务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依赖于数据的传统波束形成算法能维持感兴趣信号的幅度响应为1并抑制干扰。但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时延业务是一类很普遍又很重要的业务类型。频谱切换技术作为认知网络中的关键技术,直接决定了传输业务的多项性能。与传统通信网络不同,主用户拥有对信
多源传感器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多源图像融合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技术作为多源图像融合领域的一个热点分支,在军事、医疗、监控、生物、勘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通信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国内外移动用户和移动宽带用户数都在飞速增长,现有的网络已无法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当前通信物理层技术已无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原理相似,均利用大宽带信号实现距离向高分辨率,利用雷达与目标
三维目标体的表面重构及其可视化在环境、地质、医疗、航空等许多领域中都非常重要。比如在地质解释过程中,针对地下石油、砂体等矿产的识别及探测,三维目标体表面重构具有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