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缅甸独立以来,民族冲突作为在缅甸持续了六十余年的问题,一直引发广泛关注。基于原有国内外民族主义问题的著述和研究成果,本文将首先简述缅甸民族问题的历史发展。再从理论视角出发,对民族主义理论进行概述,确定族群、民族国家等民族主义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以政治性民族建构与文化性民族建构为基本坐标,结合缅甸少数民族公民权利、宗教、语言等角度,以及罗兴亚人问题、极端民族主义等缅甸国内热点问题,回顾和分析缅甸建国以来各时期的民族建构实践。未来缅甸政府,应摒弃缺乏合法性的“大缅族主义”的传统民族建构路径,在民族政策上,重视从政治层面实现包容平等,从文化层面实现多元互信,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的潜在风险。具体而言,第一章的理论概述部分在对于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等概念的阐述和介绍民族主义的政治性与文化性的两方面的具体阐述中,通过对民族主义起源和演变历史的回顾,分析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如何催生了现代性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产生,从而建构了民族主义的制度层面。同时,第一章也论证了强调血缘、语言、宗教等前现代性民族主义建构了民族主义的文化和心理层面。在第二章中论文通过政治性民族建构与文化性民族建构两个核心视角,展现了历任缅甸政府的政策如何在包容与限制少数民族公民权利,多元与一元民族建构的边界内左右摇摆,形成了缅甸民族建构的独特路径。在第三章,笔者强调通过各时期政府的努力,缓和族群间冲突,各族群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加强已成大势所趋。但是,缅甸的族群间在公民身份上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在文化层面,缅甸的民族建构事实上存在着长期为人诟病的“大缅族主义”倾向。这些因素阻碍了少数族群在心理上建立对主体民族和国家政权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