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儿童ALL的化疗以基于不同危险因素的个体化治疗为主,虽然已经识别出多个与儿童ALL预后不良相关的危险因素,但这些危险因素造成预后不良的机制不完全清楚。IL-15是与免疫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近来的研究显示IL-15与ALL的发病及预后有关,其中发现IL-15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即rs17007695、rs35964658、rs10519613、rs10519612、rs17015014与儿童ALL微小残留病密切相关,同时发现rs17007695和rs10519612与中国成人急淋的发病易感性有关。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一种高通量、准确、廉价的基因分型技术,其中非标记探针法尤其适用于对已知SNPs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本研究通过建立用于检测IL-15基因SNP位点的HRM-非标记探针的方法,对IL-15基因4个SNPs位点(rs17007695、rs35964658、rs10519613、rs17015014)进行基因分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IL-1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儿童ALL发病易感性以及与儿童ALL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病例组为173例入组CCLG-2008治疗方案的ALL患儿,正常对照组为222例健康体检的儿童。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非标记探针法对rs17007695、rs35964658、rs10519613、rs17015014共四个SNPs进行基因分型。运用SHEsis在线软件及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各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分析及OR值计算。结果:1.非标记探针法与基因测序分型结果一致,能够对本研究所涉及的4个位点进行准确分型。另一方面,在未加入高低温内标的的情况下,小片段扩增法不能区分野生纯合子和突变纯和子。2.rs17007695、rs35964658、rs10519613和rs17015014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在ALL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rs17015014C等位基因在B-ALL患儿和对照组间有差异,C等位基因与B-ALL患病相关(P=0.03,OR1.39,95%CI1.03–1.87),其中CC型增加了B-ALL的患病风险(P=0.03,OR1.89,95%CI1.05-3.41)。3.对ALL组和对照组进行性别年龄的分层分析后发现,rs17015014-CC型是女性儿童人群发生ALL的危险因素(P=0.04,OR3.06,95%CI1.04-8.99);经过校正,即去除性别和年龄因素影响后,rs17015014-CC型在ALL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4,OR1.88,95%CI1.03–3.48),并且其在B-ALL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显著性经校正后仍然存在(P=0.04,OR=1.93,95%CI1.04-3.56)。4.rs10519613、rs35964658、rs17007695和rs17015014构成5种主要的单倍型(最小单倍型频率>3%):CATG、AGCC、CATC、AGCG和CACC。其中,病例组CACC单倍型频率较对照组高(0.048和0.015,P=0.0057;OR:3.392,95%CI:1.357~8.480)。5.rs10519613基因型在诱导缓解第15天不同骨髓缓解状态组间的分布具有差异,CC型患儿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为M3的分布频率较M1+M2组高(66.7%和28.1%,P=0.035);单倍型分析显示CATG型在D15-M3组分布频率较在M1+M2组中高(OR2.416,95%CI1.049–5.774,P=0.034)。6.未发现有与初诊危险度分组相关的基因型或单倍体型;但在经过危险度调整后,单倍型AGTG在中高危组的分布频率较在低危组低(OR0.108,95%CI0.016–0.753,P=0.045)。结论:1.rs10519613、rs35964658、rs17007695与儿童ALL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在分层分析中亦未发现上述位点与儿童ALL发病相关。rs17015014-CC型与儿童B-ALL发病相关,携带rs17015014-CC型女性儿童ALL发病风险增加;单倍型CACC与儿童急淋发病易感性相关。2.携带rs10519613CC型或单倍型CATG的急淋患儿诱导缓解D15骨髓不缓解的发生风险增加。3.单倍型AGTG在中高危组的分布频率较在低危组低,提示携带该基因型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4.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非标记探针法是对已知SNP位点突变研究的一种廉价、简便、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