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最重要的社会规范,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和敬仰。但在我国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受经济、政治、文化、制度和社会环境等多种要素的综合影响,在原有思想道德体系受到强烈冲击逐渐瓦解前提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未能及时建立,以至于出现了“社会规范亏空”,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理想价值信念,诚实守信意识发生偏差,诚信缺失现象大量出现并在一定领域呈泛滥之势,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瓶颈和主要障碍之一。为此,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研究诚信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诚信的内涵研究为起点,在分析我国传统诚信思想及其局限性,并借鉴西方诚信思想的基础上,把我国现代诚信思想价值归结为:道德规范、法律原则、经济规律、政治资源、和谐纽带,生存保障六个方面。从和谐社会所涵盖的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角度出发,并结合行为主体的不同,把社会诚信划分为个人诚信、企业诚信、政府诚信和生态诚信四种基本形式,认为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是关键,生态诚信是保障。概括了四种诚信的重要性,指出了四种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其后果,进一步探析了诚信缺失产生的原因,为和谐社会视域下诚信建设路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本文以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作为切入点,阐明了诚信友爱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之一,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鉴于政府诚信的核心地位和表率作用,本文提出在社会诚信建设过程中,应遵循“齐抓共建、政府先行”的原则。在此基础上,重点对社会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主要措施包括:建立和完善有效规范行为主体的诚信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失信惩戒制度;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尽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涉及个人、企事业单位的完备的征信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强化信息公开;加强全民诚信伦理教育,构筑诚信氛围;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本文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两点:一是尝试性的将社会诚信观念引入到人与自然关系之中,提出了“生态诚信”概念,说明生态诚信是社会诚信的保障,进一步概括了生态诚信缺失的种种表现及其严重后果,并提出了生态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其二,是提出在社会诚信建设过程中,应当把政府诚信建设作为社会诚信建设的龙头,遵循“齐抓共建,政府先行”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