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探讨胸腔镜下肺部手术后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主要危险因素,对该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207例肺部肿物、肺大疱两类疾病,并由同一治疗组人员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按照手术治疗后首日血生化的报告,分成血清白蛋白正常组(ALB≥35g/L)和血清白蛋白下降组(ALB<35g/L)。分析影响手术后首日出现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下降可能的相关因素,总计收集20项患者资料。依据收集的患者资料使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首先,计数资料用构成比的形式,把相关计数资料运用卡方(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两组间若符合正态分布则将其差异性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若符合偏态分布则将其差异性运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次,对术后首日发生血清白蛋白含量下降(ALB<35g/L)的影响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则再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到病人手术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然后,根据术后首日对比未手术时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的程度,再与手术时失血情况、手术用时、手术时总液体量、手术时输入晶体液和胶体液量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最后,把有统计学差异的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出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后血清白蛋白降低幅度的预测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总纳入207例我科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后的病人,其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是140例和67例,平均年龄(45.8±17.1)岁。手术治疗后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ALB<35g/L)的病例数为109例(占52.7%)。肺部肿物126例,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病例数为80例(占63.5%);肺大疱81例,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病例数为29例(占35.8%)。手术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降低,(37.9±2.2)至(31.8±2.4)g/L。患者手术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值降低的程度,也就是未手术时血清白蛋白值和手术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差值是(7.67±3.89)g/L。1、使用单因素分析结果示:两组的性别、年龄、未手术时是否肺部感染、未手术时血清白蛋白值、手术用时、手术切除范围、有无淋巴结清扫、手术时总失血量/体质量、手术时总补液量/体质量、手术时输入晶体量/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09、0.000、0.008、0.000、0.000、0.000、0.013、0.000、0.000、0.000),两组是否有糖尿病、是否有高血压、手术时输胶体量/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61、0.725、0.671)。2、使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手术时血清白蛋白含量、手术时总失血量/体质量、手术时输晶体量/体质量为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后首日出现血清白蛋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0、0.009、0.027)。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手术时总失血量/体质量、总输液量/体质量、输入晶体/体质量、输入胶体/体质量和手术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值降低程度呈正相关性(各项 P<0.001)。4、根据相关性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总输液量/体质量是手术治疗后首日血清白蛋白含量降低的预测因素(P<0.001)。[结论]1.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后病人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发生率高;肺部肿物患者术后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大疱患者术后。2.未手术时血清白蛋白值、手术时输注晶体量/体质量、手术时总失血量/体质量为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后出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手术时总输液量/体质量是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治疗后血清白蛋白含量下降程度的预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