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动避撞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ril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安全装备已成为国内外主动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主动避撞控制系统作为主动安全装备,其开发的核心就是控制方法。本课题重点分析设计汽车纵向主动避撞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对系统所涉及的安全距离模型、避撞控制策略、车辆动力学系统建模和分层控制器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行车安全距离模型是主动避撞控制系统的基础,在阅读分析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三种经典安全距离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主要研究的安全距离模型以速度为阈值划分高速和低速两种状态。在高速行驶时采用基于制动过程的安全距离模型,在低速行驶时则采用基于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2)基于新型安全距离模型及危险系数的避撞控制策略制定。引入危险系数ε来确定车辆的安全状态。一般的安全距离模型把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路面附着系数设置在一定范围内的某个定值,本文的安全距离模型中引入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确定的驾驶员反应时间的方法和路面附着系数识别模型,以提高安全距离模型的精度。(3)对系统各组成部分及关键参数进行分析与建模。基于车辆动力学和自动控制原理,对车辆动力学、安全距离、驾驶员反应时间和上下位控制器建立相应的模型。(4)设计避撞控制系统要实现的功能。首先设计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以降低驾驶员疲劳强度。在中低速工况下,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能够满足两车车间距保持的运动,但如果前车紧急制动工况,应用这一控制算法无法完全避免碰撞的发生,所以本文针对前车紧急制动的情况,对主动避撞控制系统中的安全距离模型、根据危险系数制定的避撞控制策略以及上下位控制器设计等展开研究,设计紧急避撞控制系统。(5)采用典型工况对设计的避撞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在CarSim和Simulink中搭建联合仿真模型,针对干燥沥青路面、潮湿沥青路面、积雪路面及高速工况进行仿真,验证避撞控制系统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对比传统基于制动过程和车头时距安全距离模型基础上设计的避撞控制系统,验证本文避撞系统控制方法的优越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避撞系统控制方法对干燥沥青路面、潮湿沥青路面、积雪路面及高速行驶工况等常见工况,起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实现了避撞系统的紧急避撞功能,同时对比基于制动过程和车头时距的安全距离模型基础上设计的避撞控制系统,本文避撞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除了有助于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外,也能较好的控制车辆进入避撞控制的时间和停车车间距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汽车纵向主动避撞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在铁路车站信号控制领域,应用最广的是6502电气集中和以继电器为执行机构的计算机联锁系统。全电子计算机联锁系统则起步较晚,但是采用智能化执行单元是未来计算机联锁系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易腐货物运量的不断增加,为满足铁路货运提速的需要,将具有诸多优点的冷板蓄冷技术应用于铁路载运工具,开发研制120km/h机械冷板冷藏车成为现实需求。作为这
人体接受的外部信息大约80%来自视觉,所以人类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着显示技术的提高。但过去几千年人类的显示技术主要是二维的,近年来随着软硬件技术的提高,三维显示技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rn
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一种基于光声效应的成像技术,通过探测脉冲激光照射下生物组织内部产生的超声波,实现对生物组织的成像。光声信号强度直接与组织的吸收特
飞秒脉冲激光在材料精细加工中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尤其是在微加工、微光学和微电子学领域中。相对于长脉冲激光,飞秒脉冲激光的优势在于,在脉冲持续的很短时间内电子来不及向周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桥梁不能再适应交通的需要,桥梁加固维修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本文重点讨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是在原有桥梁的
患者女,37岁,于1997年2月12日收入院。既往左乳腺外象限曾三次出现肿物,三次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纤维腺瘤”。第三次手术后近一年又在原位复发。该患者肿物特点为:
金属薄膜中的亚波长孔阵列的异常透射现象极大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受到这个有趣现象的启发,我们致力于研究一个大相对孔径高效率,并且可以用于宽波段成像的透镜(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