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约占宫颈恶性肿瘤的0.31%~2%,恶性程度高,属于神经内分泌型肿瘤,以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为主要诊断依据。其发病与感染人乳头瘤病毒有密切关系,易早期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血行播散,预后极差,影响其预后的主要独立因素是FIGO分期,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对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资料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5年间的病例,并与鳞状细胞癌进行对比,探讨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宫颈小细胞癌的预后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宫颈小细胞癌及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完善随访资料,随访截止日期为2014年7月31日。研究组为18例宫颈小细胞癌患者,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宫颈鳞癌40例作为对照。宫颈小细胞癌及宫颈鳞癌复发或转移诊断标准:应用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临床表现等。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资料、随访资料,通过比较中位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瘤栓及3年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因素。采用SPSS13.0软件包统计数据。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χ2校正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通过以上几种统计方法对研究组及对照组之间不同因素的差异进行分析,用Lapland-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检测单因素生存率的差别及各组生存曲线分布比较,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宫颈小细胞癌年龄分布为25岁~72岁,中位年龄为39岁,宫颈鳞癌的年龄分布为34岁~66岁,中位年龄为47岁,经过比较两组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比较,在临床症状、孕次、产次、流产史、婚姻史、HPV感染等方面,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患者中临床分期为I期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2%、82.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分别占44.%和15%,宫颈小细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患者中有脉管瘤栓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8%和10%,宫颈小细胞癌发生脉管瘤栓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患者在宫颈肿块大小、宫颈间质侵犯深度、宫旁浸润、阴道残端受侵方面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中发生复发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3.3%和7.5%,宫颈小细胞癌复发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宫颈小细胞癌与宫颈鳞癌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92.5%,生存曲线比较,宫颈小细胞癌3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宫颈鳞癌,有统计学差异(P<0.05)。9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肿块大小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宫颈小细胞病理类型为单纯型与混合型比较,免疫组化Cg A表达阳性与阴性比较,前者生存率均较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均不是影响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极差,早期相对预后较好,应对女性加强健康教育,并行宫颈癌前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宫颈小细胞癌有重要临床意义。2与宫颈鳞癌患者相比,宫颈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发病年龄较年轻,早期即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脉管瘤栓,并且发生率均较高。3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肿块大小是影响宫颈小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年龄、间质浸润深度、病理类型、免疫组化中嗜络粒蛋白(Cg A)的表达均不是影响宫颈小细胞预后的危险因素。4宫颈小细胞与宫颈鳞癌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