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门诊皮肤汗腺良恶性肿瘤进行临床与病理回顾性分析 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14.1-2016.12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皮肤汗腺良恶性肿瘤68例,其中良性肿瘤61例,恶性肿瘤7例,记录年龄、性别、活检部位、临床诊断及病理诊断,分析、统计患者病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①本组皮肤汗腺肿瘤中:男性18例,女性50例,男女比率为1:2.78。 ②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61例(89.71%),恶性肿瘤7例(10.29%)。其中良性肿瘤包括:小汗腺汗孔瘤21例(30.88%),汗管瘤20例(29.41%),大汗腺囊腺瘤5例(7.35%),生乳头汗管囊腺瘤3例(4.41%),小汗腺血管瘤样错构瘤2例(2.94%),比较少见的小汗腺汗囊瘤、小汗腺汗腺囊瘤、小汗腺汗腺瘤、小汗腺螺旋腺瘤、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大汗腺腺瘤、实性囊性汗腺瘤、生乳头汗腺瘤、大汗腺汗腺囊瘤、皮肤混合瘤各1例(14.71%);恶性肿瘤包括:小汗腺汗孔癌7例(10.29%)。 ③皮肤汗腺肿瘤年龄分布情况:平均年龄为45.01±2.64岁,男性为44.2±4.27岁,女性为44.5±2.95岁。 ④小汗腺汗孔瘤、汗管瘤、小汗腺汗孔癌、大汗腺囊腺瘤各病人的部位分布情况:经卡方检验可知:小汗腺汗孔瘤和小汗腺汗孔癌在头面颈部及躯干间的比率无统计性差异(X2=2.68,P=0.101);汗管瘤和大汗腺囊腺瘤在头面颈部及躯干间的比率也无统计性差异(X2=0.041,P=0.801)。 ⑤本组病例中:21例小汗腺汗孔瘤:全部出现基底样立方形细胞(100%),4例可见鳞形涡(19.05%),3例形成大的囊腔(14.29%),4例见有散在角化囊肿(19.05%),9例可见真皮内血管扩张(42.86%),5例色素增加(23.81%)。 ⑥临床误诊率为:小汗腺汗孔瘤95.24%、汗管瘤35.00%、小汗腺汗孔癌100%、大汗腺囊腺瘤10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小汗腺汗孔瘤4.76%、汗管瘤65.00%、小汗腺汗孔癌0.00%、大汗腺囊腺瘤0.00%。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四种皮肤汗腺肿瘤临床误诊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①汗管瘤临床最常见,很少误诊,只有特殊部位或特殊形态容易误诊;小汗腺汗孔瘤、小汗腺汗孔癌、大汗腺囊腺瘤三种皮肤汗腺肿瘤的临床误诊率比较高,其他罕见汗腺肿瘤临床全部误诊,很难给出相对确切的临床诊断,说明皮肤科医生对该肿瘤的认识不深,临床诊断较困难,必须行皮肤组织病理进行确诊;另外对于临床常见皮肤肿瘤也要进行病理检查,有可能是或者合并某种皮肤汗腺肿瘤,以此可以减少汗腺肿瘤的误诊及漏诊; ②除汗管瘤、小汗腺汗孔瘤临床上相对常见以外,大部分皮肤汗腺肿瘤较少见,但皮肤科医生应加强对该肿瘤的学习,掌握这些肿瘤的皮疹特点及好发部位,清楚其组织来源,从而给予相对准确的临床诊断; ③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汗腺肿瘤的必要手段,临床上认为是该类肿瘤,应该进行皮肤病理进一步来明确诊断,从而可以减少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有些皮肤汗腺肿瘤因临床比较罕见,病理诊断困难,需进一步做免疫组化及请病理科会诊来明确诊断,提高临床诊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