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未来的探索者:吉卜林从帝国诗人到帝国先知的转变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德亚德·吉卜林(1865一1936)是英国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一直以来倍受争议。“帝国诗人”的名号使他被当作帝国主义的代言人。他的印度小说又说明他与印度渊源颇深。还有评论家坚持吉卜林是理想主义作家。但是,简单的给吉卜林打上“帝国主义”或“理想主义”的标签有失公平。对吉卜林进行正确评价需要对其作品有系统全面的解读,本文将纵观吉卜林各阶段作品,从中发掘他对帝国主义和东西方关系的态度变化过程,即意识形态变化过程。共有三章。第一章介绍了吉卜林式帝国主义以及他对此的忠诚。《丛林故事》中的丛林法则最具代表性,其精髓在于为生存而斗争,遵守规则并忠于职守。这一法则崇尚力量,同时隐晦的暗示白人生来就比土著人高等。丛林法则是吉卜林帝国主义倾向的体现,也是他对帝国主义的理想化概念。但后文陈述的真正的帝国主义更多的是残忍和凶狠。通过对比,可以清楚的说明,吉卜林的帝国主义概念是理想化的,与真实的帝国主义大相径庭。第二章分析了吉卜林对帝国主义从坚信到质疑的变化过程以及原因。殖民主义对印度的蹂躏,深重的身份危机,东西方矛盾的恶化,使吉卜林开始质疑殖民主义。而后,帝国日趋衰弱,印度不断壮大,殖民统治岌岌可危,促使吉卜林追问,他信仰的帝国主义是否正确。这一时期的吉卜林深陷身份危机,处于是否坚持帝国主义的尴尬境地,在作品中不断探索这些问题。第三章分析了吉卜林萌发文化融合观念并趋于成熟,最终变为帝国先知的历程。在早期作品中他不断尝试,以期在东西方如何相处的问题上找到满意的答案,但都以失败告终。创作《基姆》期间,吉卜林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帝国主义倾向消除,对东方的宽容和兄弟情义得以突出,塑造出了基姆这一成熟形象。这一时期的吉卜林观点相对客观,东西方融合和超越民族主义的观点趋于成熟,为危机中的帝国找到了出路。对于吉卜林这样成就卓著的作家,用某一主义去评价有失公平。本文促使读者在意识变化过程的语境中理解他的作品,为理解和评价吉卜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他的文化融合和跨越种族理念具有前瞻性和预测性,预言了帝国发展的方向,对理解和促进当今世界和平的发展也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吉卜林可被称为“帝国先知”。
其他文献
美国小说家、剧作家科马克·麦卡锡被哈罗德·布鲁姆誉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最新作品《路》(2006)的故事发生在世界末日后满目疮痍的美国,讲述了一对父子朝海边
中国互联网四大门户同时转播北京奥运,标志着“网站不能播放奥运会比赛图像”的旧规正式开禁,这是新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奥运传播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北京奥运传播是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放式的社会传播新时代开始了”?  奥运媒体大战令全球瞩目,网络媒体借势发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奥运谢幕以后,新媒体如何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否推动社会传播体制的变革,值得深思。    网络媒体奥运传播价值
一8月18日,北京奥运会第10个比赛日。凌晨两点多钟,我和同事凑在一起盯着当天一版的大样,都感觉“刘翔上午亮相鸟巢”那条配图导读应当在右侧窄列置顶,而当时的位置是第三条,
对于“差点儿没”的否定羡余现象,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由于该结构的特殊性,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视角,重新就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
目前国内静力触探多采用应变式传感器,采集数据后通过电缆传送到地面测量仪器,操作不方便,贯入深度受限;探头强度小,遇到硬土层时探头易损坏,存储式压电传感器触探头采用石英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在日常的食品检测领域,生物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介绍不同种类的生物检测技术,分析如何将生物检测技术应用到
期刊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人民不但要面对列强侵略,还先后经历了封建统治、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独裁统治。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危亡、文化衰退的局势,众多四川文人积极投身于翻译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