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绝缘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聚合物基导热绝缘复合材料在散热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散热问题会直接影响元器件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相比于传统导热材料(金属、陶瓷),聚合物基导热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和易于加工设计的优点。但是,纯聚合物的导热系数非常低,通常在0.1-0.5 W/m K范围内,因此常使用导热填料填充聚合物以克服聚合物的低导热性缺点。本文中,首先采用玻纤增强PBT(PBT-20%GF)和不同含量的Si C通过熔融共混得到PBT/Si C复合材料。当Si C填料的含量达到50 wt%时,PBT/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仅为0.6145 W/m K,且在较高填充量时,由于超细Si C颗粒比表面积大,颗粒间容易团聚,这会导致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变差。加入适量的偶联剂KH55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BT/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改善加工性能,在该导热复合材料中引入第二相聚合物PP,使用玻纤增强PBT(PBT-20%GF),通过二步加工法制备PBT/PP/Si C复合材料,使填料分散在PBT相中,通过形成较理想的导热填料分布,提高了填料在PBT相中的有效浓度,继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导热系数。研究了填料含量对复合材料PBT/PP/Si C的流变性能、微观结构、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形成分散相,PBT形成连续相,而Si C选择性地分布在PBT相中。PBT/PP/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着碳化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碳化硅的填充量达到40 wt%时,导热系数为1.181 W/m K,是PBT/PP复合材料的近四倍。在相同的填充含量时,PBT/PP/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比PBT/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高。由此可见,第二相聚合物PP具有尺寸占据效应以此提高了填料的有效浓度,PBT/PP/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之升高。另外,玻璃纤维材料具有较大的长径比,能有效地互相接触而形成导热网络,玻璃纤维与超细颗粒复合填充聚合物不仅能增大玻璃纤维与基体树脂的接触面积,还能有效地促进颗粒的定向分布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因此本文还通过静电复合技术在玻璃纤维表面包覆超细碳化硅颗粒,然后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BT/GF-Si C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填料含量对PBT/GF-Si C复合材料的微观构、热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剪切作用之后,部分碳化硅颗粒仍包覆在玻璃纤维表面并且相互接触,其它颗粒则从玻璃纤维表面脱落下来,但仍分散在玻璃纤维周围形成有效堆砌,在局部范围内增大填料浓度,从而形成有效的导热通路。当GF-Si C的含量为30 wt%时,PBT/GF-Si C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6392 W/m K,约为PBT/GF/Si C复合材料的近两倍,这也说明对玻璃纤维表面预处理是有效果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燃料电池和金属-空气电池都存在着阴极氧气还原反应动力学缓慢的问题,常用铂基贵金属催化剂的价格昂贵且资源稀缺,从而限制了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本论文选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并与环境友好的碳材料作为氧气还原反应(ORR)的非贵金属催化剂,通过异原子磷(P)掺杂以及磷和过渡金属铁(Fe)和钴(Co)共掺杂来调控碳材料的结构,从而调控其催化活性位,进一步提高其对ORR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采用溶剂热法,在较
随着水利工程施工的发展,输水隧洞钢筋混凝土的广泛应用,也使许多供水工程实现了跨越山体的可能,但隧洞开挖施工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运用各种施工技术,确保输水隧洞工程施工
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和《风力发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未来十几年里风能发电在我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叶片是风力发电机组的关键部件之一,目前大型风力
传统的二氧化钛具备长期的稳定性和无毒害性,成为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二氧化钛的吸收边小于380nm,因此只能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催化作用,却无法充分利用廉价的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进程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生态学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借鉴国内外关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教育改革明确指出教育者需要加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舞蹈教学也不能够例外.舞蹈教师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发现更多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居住区各类配套设备噪声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生活噪声。这些噪声源分布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且以辐射低频噪声为主。我国目前的环境噪声评价体系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