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义乌市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现状,探寻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中国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定义和防治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的内容为指导,主要通过调整饮食、加强运动、改变不良生活行为等综合性干预措施来控制体重,并评价干预后的效果,为遏制儿童的超重及肥胖提出参考性意见。方法:(1)采用现况调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以学龄儿童的家长为调查对象,在义乌市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发放自行设计的《学龄儿童生长状况评估调查表》,内容包含5方面,儿童的一般状况,出生状况,饮食运动及日常生活状况,父母及家庭一般状况,家族遗传状况。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使用χ2检验与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得出相关影响因素。(2)采用实验法,在义乌市朝阳小学抽取119名符合研究要求的超重及肥胖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55名)对照组(64名),干预组采取基于家庭-学校-医院的个性化综合性干预措施,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照组不采用个性化干预措施,生活照常。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相关身体指标的差异,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1)564名被调查的学龄儿童中,超重及肥胖人数159名,总检出率为28.19%其中男生71(44.65%),女生88人(55.35%)。(2)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儿童超重及肥胖和年龄、父母对孩子体型的认知、平均每月增高、胃口、是否喜欢吃肉、是否喜欢喝牛奶、每餐吃主食的数量、是否进行武术(包括太极、跆拳道等)、父亲BMI、母亲BMI、父亲职业、三代以内有无糖尿病患者、有无肥胖症患者有关联;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10岁及以上(OR=0.417)、父母对孩子体型的认知为消瘦(OR=0.078)和肥胖(OR=19.598)、喜欢吃肉类(OR=1.949)、喜欢喝牛奶(OR=2.816)、常进行武术(包括太极、跆拳道等)(OR=4.043)、母亲BMI≥24kg/m2(OR=2.063)与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相关。(3)干预1年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超重及肥胖儿童的BMI有差异,干预组小于对照组。干预组儿童干预后BMI的Z分值减小,而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BMI的Z分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都降低,干预组下降的幅度更大。结论:(1)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方面:父母对孩子体型的认知为肥胖、喜欢吃肉、喜欢喝牛奶、常进行武术(包括太极、跆拳道等)、母亲BMI≥24 kg/m2是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的主要不良影响因素,而年龄10岁及以上、父母对孩子体型的认知为消瘦是学龄儿童保持适宜体重的保护性因素。(2)以家庭-学校-医院为基础开展的干预模式结合《建议》为指导制定的干预方案,对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有较好的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