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是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早期客观评价肢体功能障碍的存在和严重程度,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至关重要。H反射是测定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及整个传导通路上感觉及运动纤维功能状态的单突触反射。在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及有上运动神经元病变体征者,H反射可表现为异常。通过研究脑卒中后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功能评定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3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将患者肢体分为患侧和非患侧,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腓肠肌、胫骨前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者的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定,患侧下肢给予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icity Index,CSI)评定。确定在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之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H反射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分析患者的患侧和非患侧H反射潜伏期、H反射最大波幅和M波最大波幅(Hmax/Mmax)比值的变化;患侧上肢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的差异,以及它们与MAS的相关性;患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与CSI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腓肠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桡神经、腓总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胫骨前肌未能全部引出H反射。故对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引出H反射的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正态性检验结果:年龄、身高、患侧与非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和患侧尺神经Hmax/Mmax比值的P值均为0.200>0.05,呈正态分布。2、H反射潜伏期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患侧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25.89±3.66)ms、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25.71±3.26)ms、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0.14±1.85)ms;非患侧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26.60±3.11)ms、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26.44±2.87)ms、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平均为(31.95±2.33)ms。3、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85、尺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217、胫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479;非患侧正中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26、尺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12、胫神经Hmax/Mmax比值平均为0.192。4、患侧与非患侧正中神经(P=0.046)、尺神经(P=0.039)、胫神经(P=0.000)H反射潜伏期的差异分别用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按α=0.05水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侧与非患侧正中神经(P=0.017)、尺神经(P=0.001)、胫神经(P=0.000) Hmax/Mmax比值的差异分别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按α=0.05水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即分别将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以及Hmax/Mmax比值的患侧与非患侧相比,患侧H反射潜伏期缩短,Hmax/Mmax比值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分别将患侧上肢正中神经(P=0.741>0.05)、尺神经(P=0.404>0.05)H反射潜伏期、正中神经(P=0.033<0.05)、尺神经(P=0.018<0.05)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的差异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有差异。6、患侧上肢正中神经(等级相关系数rs=-0.105,P=0.576>0.05)、尺神经(等级相关系数rs=-0.312, P=0.087>0.05)H反射潜伏期、正中神经(等级相关系数rs=0.179, P=0.335>0.05)、尺神经(等级相关系数rs=0.530,P=0.002<0.05)Hmax/Mmax比值分别与MAS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7、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等级相关系数rs=-0.325,P=0.074>0.05)、Hmax/Mmax比值(等级相关系数rs=0.614,P=0.000<0.05)分别与CSI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下肢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CSI不相关,而患侧下肢胫神经Hmax/Mmax比值与CSI存在秩相关关系。Hmax/Mmax比值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评估的较好指标。结论:本研究对31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患侧与非患侧进行H反射检查,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腓肠肌较易引出H反射,而双侧桡神经、腓总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胫骨前肌未能全部引出H反射。提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以及下肢的胫神经更容易H引出反射。将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与非患侧进行比较,患侧H反射潜伏期缩短,Hmax/Mmax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患侧正中神经、尺神经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有差异,患侧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患侧胫神经Hmax/Mmax比值与CSI存在秩相关关系,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Hmax/Mmax比值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评估的较好指标。总之,用H反射来评价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痉挛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比MAS和CSI量表更客观、量化。因此H反射可以成为临床评定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客观电生理指标,并进一步用于指导康复治疗,观察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