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实施了对氯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单体对梯度共聚物制备的实验研究。以MBP引发剂,CuBr/PMDETA为催化体系,在90℃进行本体聚合,研究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单体消耗与时间以及转化率与分子量均呈线形关系,分子量分布宽度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略微增加,分子量分布宽度指数小于1.25。以上结果一致表明在该反应条件下,聚合是活性的。通过分析共聚物组成,得到单体竞聚率(rS=1.20,rA=0.09)。利用单体竞聚率差别,用一次投料法,改变单体的起始投料比以及控制转化率,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结构的梯度共聚物。通过13C核磁共振谱中不同转化率下共聚物序列分布的敏感峰季碳(苯环1号碳)振动峰和羰基振动峰的分析,确认了以p-C1St为中心的三元组和以MA为中心的三元组振动峰位置。对特征峰的谱峰强度进行积分,获得了各元组相对浓度随转化率的变化规律。在理论上,首次提出了表征梯度聚合物的梯度结构的物理参数,梯度指数(Ⅰ),并利用梯度指数(Ⅰ)表征了各种不同结构特征的梯度分子。结果证明利用梯度指数(Ⅰ)表征梯度聚合物的梯度结构是可行的。在合成两亲梯度共聚物并对其梯度结构表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两亲梯度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得到了核-壳型的超分子有序结构(聚合物胶束)。本文采用两种胶束制备方法得到了不同尺寸、不同形态的聚合物胶束。通过动态光散射、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发现上述两亲梯度聚合物在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正相球形胶束;在以N,N-二甲基甲酰胺和苯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形成反相胶束。研究了梯度分子的结构(IS、IA)与胶束尺寸间的关系,发现在N,N-二甲基甲酰胺/水体系中,胶束的尺寸随IS值的减小而增大;在N,N-二甲基甲酰胺/苯体系中,随IS值的减小而减小。所得实验结果与相同组成的嵌段共聚物做比较,发现投料比为6:4下得到的梯度分子是形成聚合物胶束的最佳结构。在此投料比体系下,改变聚合物溶液的浓度,胶束的形态从球形变成棒状。这是梯度分子形成自组装结构的首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