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质就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包含供给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资、需求、出口)和分配结构(资本、劳动与政府所得)。其中,最具操作性的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值此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际,研究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动,探究其产业结构变动背后的主客观因素,研究美国政府的应对之道,对于中国的经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论文依据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美国20世纪80年代前后产业的主要变动,发现其主要变动是:第一,三产结构:由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第二,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第三,制造业:从斯密产业向熊彼特产业转变;第四,第三产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论文从主客观条件两个方面,探究了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从客观方面看,美国产业结构的转变,一是具有世界一流的经济基础,二是具有雄厚的科技实力,三是具有有利于转变的制度环境;所有这些,为产业结构转变提供了客观基础。从主观条件看,一是社会思潮从凯恩斯主义转向经济自由主义,有利于思想解放,观念的转变;二是美国社会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文化,成为孕育创新创业的沃土;三是美国政府应对得当的经济科技政策,鼓励了产业的转变,促进了产业的创新。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产业结构体系不断优化,新型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对1980-2010年的相关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产业体系的优化与经济的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新型产业占比的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美国进入80年代后传统产业占比不断下降,新型产业占比不断上升,进出口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也不断上升,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变动。同时依据我们建立的计量经济模型,并结合相关的经验分析,发现影响美国产业结构变动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是:服务出口额、研发投入强度、其他政策变量、税收和财政支出,且都表现出高度的显著性,表明这些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新型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对美国产业结构的主要变动及其主客观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论文分析了中国当前经济结构变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基于美国的经验,从财政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中小企业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入手,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