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个体接受教育的程度既是获取自身职业和薪资水平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其自身社会地位的表征之一。所以,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考上大学来改变自身的命运自然便成了众多农村子弟实现向上流动的首选。①自98年高校开始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扩招确实为普通民众创造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这并未意味着在全国范围内不同层次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更加均等,因为社会上各种优势资源的占有者为了其子女能获得保持其阶层地位或者进一步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往往利用手中的种种优势把持着很大比例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而包括农民在内的底层民众在这场优质教育资源的博弈中则显得力不从心,②有研究表明:农村籍的学生多数就读于省属地方的一般院校,而就读于重点院校的比例则很低。③在专业选择上,来自城市的学生多选择了经济类等热门、学费较高、收入相对较高且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来自农村的学生出于学费的考虑,填报的多是学费较低廉的一般专业甚至冷门专业,而由于专业的限制,他们毕业后的就业以及流动状况势必会受到限制。所以事实上,我国的扩招政策,并没有使农村孩子在内的底层子弟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增加多少,恰恰相反,正如杨东平所说“在高校扩招后,普通高校文凭的市场竞争力日渐微弱,他们改变命运的难度也在加大。”④本文以“80后”农村籍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因为与之前比较,农村籍大学生的流动状况发生较大转折基本上是以98年高校扩招为界限的,而这部分人正好是高校扩招的“受惠者”,所以“80后”农村籍的毕业生对本文研究比较具有代表意义。本文将主要运用精英循环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流动理论来进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二次文献研究和个案访谈的方法。个案访谈对象为24人,通过实地访谈获得了一手资料,真实性毋庸置疑,具有一定研究价值。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说明,与城市毕业生相比,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在各种资本占有量以及综合素质水准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他们是从农村出来的精英群体,但种种体制性因素及自身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毕业后面临向上流动的重重困境,这使得这一群体在整体上难以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蕴含着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威胁因素,长此以往,必将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论文的结构总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对研究主题“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向上流动面临困境”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当前学术界研究现状的论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当前农村籍高校毕业生向上流动难出现的社会背景: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存在、教育的公平性滑落,底层群体难以向上流动;第三章直击研究的重心,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村籍大学生毕业后所处的困境:就业困境、奋斗中陷入的生活困境以及这些困境所引发的家庭社会危机;第四章主要是从社会阻力、教育体制及个体自身方面来分析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所处重重困境的原因;第五章针对困境出现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第六章是结语部分,主要是笔者在撰写毕业论文期间,对“80后”农村籍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所面临的重重困境的感触和想法。近几年来,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直接被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掩盖,政府和社会很少直接关注这一群体,因为就业难也直接影响着这一群体上向流动。本文指出农村籍高校毕业生与城镇学生相比,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他们不是弱势群体,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是出身底层的精英,他们的动力和活力使得其上向流动势在必行,而如果因体制抑或是社会不公而使该群体难以实现上向流动时,他们强烈的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势必也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同样作为一个“80后”,也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农村籍高校毕业生,我和很多同学即将成为这一群体中的一员。因此笔者在论文撰写时,感同身受,也希望这一群体中我们这一代人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奋力拼搏,最终能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但是由于个人能力的欠缺以及时间限制,拙文的研究成果仅作参考,只是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农村籍的高校毕业生的流动困境进行了浅陋的分析,希望政府、社会以及学校更加关注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同样也希望来自农村但自强不息的我们微笑面对所谓的隐形困境,冲波逆折,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