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沟通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话语冲突也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话语冲突中,人与人在会话互动中使用话语标记以达成谅解。在沟通与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总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然而,如果说话者间彼此意见不合,则对话就难以继续进行下去。在谈话中遇见与对方意见不合之处,说话者往往通过适应语言、语境和其他社会因素做出语言选择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观念与想法,以减缓或避免冲突。根据Pomerantz(1975,1984)及Levinson (1983:294-370)等人研究发现英语会话中不受偏爱的回答之语言结构比受偏爱的回答之语言结构复杂。详言之,出现在不受偏爱的回答内的语言特征是说话者用来减弱不受喜爱回答或反应中的否定意思,以避免在会话中产生口角或冲突,以免丧失面子,令自己或对方难堪。过去针对汉语口语中话语标记(如好、啊、那么、然后、这个、那个等)功能和意义的研究尚不算少,但鲜有研究涉及特定即席话语中的话语标记。使用话语标记的特征可能受话语模式的影响。例如,冲突性话语就可能影响说话者的语言选择、话语标记的分布及功能。有鉴于此,本文欲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框架,针对冲突性话语中的话语标记做深入的探讨。待答问题有二:(1)在汉语冲突性话语中常出现的话语标记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分布的?(2)这些话语标记又是如何适应语言的变异性和语境的动态性以达到维持话语的目的的?为此,本文收集了27个即席汉语冲突性对话进行分析。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冲突性话语的研究现状、本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和文章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主要叙述了话语标记的定义、特征及其功能,回顾了话语标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为理论框架,详细介绍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第四章为研究方法,简述了本文话语标记的操作性定义及其选择、语料的收集和转写以及语料的分析。第五章以顺应论为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汉语冲突性话语中话语标记的使用情况。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以及供将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