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扶贫政策以来,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近四十年的扶贫工作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2001年以前依时间顺序可概括为体制改革推动扶贫、大规模的开发扶贫以及扶贫攻坚阶段,2001至2010年国家采取的是整村推进的扶贫政策,2011年开始逐渐采取精准扶贫策略。2013年精准扶贫第一次被提出,紧接着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政策,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国家政策并开展了精准扶贫工作。然而,在调研及文献阅读中发现,在精准扶贫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扶贫工作人员短缺,贫困人员瞄准困难、信息管理成本高、农户参与度低、脱贫不脱帽、贫困识别技术缺乏创新等问题,导致扶贫资源浪费、扶贫瞄准效率低、扶贫成效不显著。本文结合案例对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实践进行系统的分析,力求发现我国现行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总结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三个环节或内容(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展开研究。阐述了精准扶贫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在回顾了国内外扶贫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目前贫困的现状及特征,紧接着对扶贫开发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概述了我国精准扶贫相关概念及内容。然后,结合案例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三个方面全面分析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提出完善精准扶贫的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创新精准识别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做好精准扶贫宣传以及加强思想扶贫等方式提高精准识别效率、降低贫困识别成本;二是创新精准帮扶措施,借助信息化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扶贫,培养致富能人以及支持龙头企业带动脱贫致富,引导和鼓励贫困农户参与精准扶贫工作以提高扶贫效率,降低返贫比例;三是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机制,即通过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强化保障机制和健全考核机制以鼓励和引导脱贫脱帽,实现扶贫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