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优化扫描范围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2初步探讨3时相注射方法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连续选取2015年5月至7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接受256层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常规扫描组的扫描范围为气管分叉处至心脏下缘1cm;低剂量扫描组的扫描范围根据平扫图像确定,上缘为冠状动脉树上缘以上1cm,下缘为心尖部心包即将消失的层面。记录每位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率及对比剂用量)、扫描范围、DLP。测量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及回旋支近段的CT值,并对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建立Excel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2连续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1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256层CT冠状动脉检查且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80例。双时相组注射方法: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5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30ml。3时相组注射方法: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ml,第2时相注射对比剂-生理盐水混合液(比例为1:1)20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记录每位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心率)。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及回旋支近段的CT值,并对冠状动脉节段进行评分。评估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室间隔及左心室室壁显示情况。建立Excel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通过优化扫描范围所获得的图像质量,低剂量扫描组的RCAp、LADp及LCXp平均CT值分别为(425.69±68.86)HU、(432.76±63.62)HU、(433.50±70.40)HU,均略高于常规扫描组的(423.06±72.19)HU、(428.38±67.12)HU、(432.65±62.50)HU,两组间客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显示冠状动脉1303个节段,其中常规扫描组669个节段,5分485个,4分121个,3分49个,2分9个,1分5个;低剂量扫描组634个节段,5分469个,4分112个,3分43个,2分7个,1分3个,两组间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扫描组平均扫描范围、DLP、ED分别为(15.31±1.51)cm、(1079.16±143.24)m Gy·cm、(15.10±2.00)m Sv,低剂量扫描组分别为(13.51±1.68)cm、(858.65±100.60)m Gy·cm、(12.02±1.40)m Sv,经比较分析,低剂量扫描组数据均低于常规扫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所获得的图像,双时相组AO、RCAp、LADp及LCXp的平均CT值分别为(395.15±62.82)HU、(411.93±55.24)、(389.02±50.74)HU及(397.42±66.58)HU,3时相组为(382.84±61.87)HU、(404.77±53.57)、(404.91±53.76)HU及(402.77±67.40)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显示冠状动脉1891个节段,其中双时相组964个节段,5分619个,4分259个,3分71个,2分10个,1分5个;3时相组927个节段,5分582个,4分238个,3分85个,2分14个,1分8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时相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产生的伪影0级的为72例,1级为8例,2级0例;3时相组伪影属于0级的为16例,1级为64例,2级为0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时相组室间隔显示评分从1-3分的患者分别为0例、6例、74例,3时相组分别为13例、65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左心室室壁显示方面,双时相组69例患者不能完整的显示左心室室壁,9例左心室室壁显示尚可,2例显示清晰,而3时相组72例左心室室壁显示清晰,7例显示尚可,1例显示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行256层CT冠状动成像时,可以根据平扫图像确定增强扫描范围,不但可以降低有效辐射剂量,同时还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图像。2在不改变对比剂用量的条件下,选用3时相注射方法既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又能很好的显示室间隔及界定左心室室壁,为左心功能及形态的评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