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与利益:冷战后中非关系发展及其对非洲国际地位的影响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的解体,两极时代已经停止,这导致非洲失去了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意义。西方国家从非洲“撤退”了,使得非洲大陆留在了国际舞台上的十字路口,而没有其他的大国可以寻求支持。然而,由于作为一个世界一流强国的中国的出现及其在非洲的存在,这种局面开始改变。   因此,本论文是关于中非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崛起成为世界政治和经济上的超级大国的背景下,中非关系的发展对非洲在国际舞台上的战略意义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分析最近几年中非关系发展背后的动态,以及这种发展对非洲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的含义,即非洲对世界主要大国的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   该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由于中国在非洲不断增长的高姿态,非洲再次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焦点。因此,非洲再一次成为大国争夺进入和发挥影响的舞台。传统合作伙伴,如欧洲和美国,目前正在加紧取悦非洲,把重点放在贸易、投资和安全等领域。但现在并不只有他们了,新的参与者,例如印度,也正出现在非洲舞台上,发展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这种新的“争夺非洲”的现象与中国在非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有关。   与此同时,本论文从国际关系的三大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中非关系的发展,并得出结论:现实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两个都可以解释中非关系的发展。建构主义中的“身份”概念是可以正确解释中非关系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是使得中国和非洲“hangtogether”的理由,并作为加强和扩大这种关系的一个工具。然而,着重利益的现实主义是解释中非关系发展的最佳理论。因为在其整个历史上,中国与非洲的关系是由追求利益推动的,不管该利益是意识形态上的,经济上的,还是外交上的。至于自由主义,它可以描述不断在发展的中非关系的某些特点,如相互依赖,全球化和软实力。然而,自由主义更是一种描述方法,而不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决定因素。   与此同时,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扩大不仅对非洲的国际地位-即非洲对大国的重要性-有影响,而且它也提出了意识形态对非洲的发展模式甚至是政治体制的影响问题,也就是说,“北京共识”对非洲的关联.这项研究从两个层面分析了“北京共识”:第一,作为中国与非洲打交道的方式,“北京共识”的特点是注重平等,互相尊重,合作共赢。这种方式使得中国受到非洲的欢迎,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西方“华盛顿共识”的家长作风。“北京共识”的这个层面正在重新塑造非洲的国际地位,因为它已成功地赢得了非洲人民的人心。而中国与非洲合作模式的成功,提高了非洲对其他大国的吸引力。第二,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北京共识”,在非洲只有有限的影响.因为,在其不干预其他国家内政的原则下,中国没有在非洲推广它的模式。而且,“华盛顿共识”的新自由主义模式在非洲早已成为了主导模式。   最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对非洲来说是一个独特的机会。非洲可凭借与中方不断增长的互动来发展自己。然而,非洲国家内部结构上的弱点限制了它们充分受益于中国机会的能力。除非他们克服这些弱点,他们可能会错过这个巨大的机会。  
其他文献
“少数人”是真实存在并不可忽视的一类人,“少数人”问题关乎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少数人”的生活境遇可以直接反映一国的文明水平,而对“少数人”的权利保护更是近年来国际
对“利用”、“职务”、“便利”、“职权”、“职务上的便利”等概念的界定,是阐明受贿罪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确切含义的必要前提。 受贿罪之“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