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纯粹的农业生产已无法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这驱使着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在此过程中,流失的人口主要为青壮年劳动力,这一群体作为农村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大量流失后,农村发展也缺乏了活力,农村出现了如耕地撂荒、房屋空置、基础设施闲置等一系列衰落萧条的现象。此种现象会造成乡村内部资源的浪费,并危害着农村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扩大城乡发展差距。为了应对农村衰落给现代化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消除城市化对农村发展的弊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本文从农村聚落功能的角度理解农村衰落,将农村衰落定义为: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逐渐扩大,农村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落后,纯粹的农业生产已无法继续满足家庭生活需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批流向城市,村庄内部资源低效利用,村落的农业生产、人居生活等承载功能出现下降和衰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评价研究区域内样本村庄的衰落程度,并且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与村庄衰落程度的定量关系,最后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通过调查数据发现,研究区域内村庄人口流失较为严重,常住人口比例较低,常住人口比例超过一半的样本村庄仅为29%。此外耕地弃耕撂荒现象普遍存在,样本村中有49%的村庄耕地撂荒率在20%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以留守农村的老年劳动力为主,村庄凋敝现象明显。(2)样本村庄的各功能衰落及综合衰落差异明显,在将研究区域每个乡镇作为基本的地域比较单元后,各功能衰落及综合衰落程度的地域分异明显。在农业生产功能方面,各乡镇的衰落程度呈两极分化,中度以下与中度以上衰落的地域单元数量相同;在人口承载功能方面,中度衰落以上的乡镇数量最多,可见研究区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在居住功能方面,以较低度和中度衰落的乡镇为主;在生活服务功能方面,以中度衰落的乡镇为主;在环境维护功能方面,未衰落乡镇占到37.5%,研究区域村庄环境维护功能总体衰落程度较低;各乡镇的综合衰落程度以中度、较高度衰落为主,研究区域内村庄普遍出现衰落。(3)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镇域各功能衰落及综合衰落程度集聚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各功能衰落及综合衰落程度在整个空间上存在集聚态势,但集聚程度均较低。通过热点分析发现镇域的各功能衰落及综合衰落程度存在局部相关性,且高值区主要分布于东南部乡镇。(4)经过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村庄衰落程度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之后得出:农户就业类型、距最近城市距离、公共服务条件、耕聚比与村庄衰落程度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常住人口比例、人均农业收入与村庄衰落程度呈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在被选入方程模型的6个变量中村庄的人口常住比例对村庄衰落程度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