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是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当前新常态的背景下,四川农业产业化靠传统的生产要素驱动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寻找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以促进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同时给其它省份寻找农业产业化新动力提供借鉴。本文以新常态下四川农业现代化发展为研究背景,以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新动力为研究主题,以规模经济理论、纵向一体化理论、比较成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用2003~2014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数据,建立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体系,对四川农业产业化现状进行描述。利用2003~2014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数据,建立了对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的实证模型,对四川各地市州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评估和比较。利用2003~2014年四川农业产业化的宏观数据,建立了对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进行评价的数据包络法的实证模型,对四川分地区,并且分年份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评价。通过借鉴农业产业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典型代表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以及结合四川三大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条件、自然禀赋、农业市场环境、交通物流服务、农业科技和农业人才情况,提出了适应于四川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域模式。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常态国家农业战略和四川农业发展的自身条件的背景,提出了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研究结果表明:一、新常态下四川农业产业化投入指标中的农林牧渔从业人数和化肥施用量呈减少趋势,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农用塑料膜使用量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呈增长趋势,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呈现不增不减的趋势。产出指标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粮食产量和油料产量呈增长趋势。生猪出栏头数呈现不增不减趋势。二、四川各地市州的农业发展水平极端不均衡,四川盆地平原地区高于四川盆地平原地区,四川盆地平原地区高于四川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成都等地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远高于攀枝花、甘孜和阿坝地区。三、规模经营使得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提高。但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的提高。作为农业产业核心动力的科研投入不足,降低了四川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率。四、四川盆地平原地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应该选择城郊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工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专业市场辐射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外向创汇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名优特稀主导产品依托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四川盆周丘陵山区应该发展中介服务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工企业带动型产业化模式和多元农业参与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四川高原少数民族地区应该采取高原特色农业主导产品依托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和畜牧养殖加工企业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五、四川农业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应该充分发挥释放制度红利、城镇化牵引、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人才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树立农业名优品牌和产业链升级这七个方面动力源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