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41年6月的大西洋会议到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在这四年时间中,同盟国家的高峰会议达十四次之多。开罗会议只是这其中的一次会议。但开罗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多次举行的首脑会议中,有中国参加的唯一的一次。它对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团结一致,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进程起了积极作用。开罗会议对中国来讲,是难得的一次跻身大国世界的机会,也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走出国门,与强国元首共同商讨国际事务的第一次尝试。开罗会议肯定了战后中国将收回大部分被占领土,并且,这次会议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开罗会议使中国周边部分弱小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得到了认可,为殖民地的解放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开罗会议意义重大。 为系统地考察国民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准备及在这次会议中的表现,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国民政府对开罗会议的期望。开罗会议是国民政府跻身四强,国际地位空前提升的一个平台,国民政府对此次会议充满了期望,但国民政府对此次会议的期望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积淀的结果:即是对中日战争结果期望的转化或释放。二,国民政府为参加开罗会议所做的准备。国民政府虽然对能否与苏联共处一室有过犹豫,但对这次来之不易的国际会议还是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从而为在此次会议上实现自己的期望铺平了道路。三,国民政府在开罗会议上所做的努力。国民政府对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实力有着较为恰当的定位,因而在这次会议上,国民政府为实现其预期的期望,采取了多种外交手段与策略,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四、国民政府在开罗会议上的缺憾。国民政府虽然在开罗会议上实现了其大部分的期望,但由于中国国力的孱弱,实际国际地位的低下,再加上美英大国主义,这些都决定了国民政府在这次会议上必会存在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