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一直是专业的追求目标,也是社会工作者心向往之的工作状态。作为一名社会工作的学习者与实践者,笔者主持也参与了一定的社会工作服务实践。在社会工作项目实践中,社工发现所接触到的服务对象对于精神层面的强烈渴求。压力的释放、情绪的表达、精神的体验等成为案主的内在需求,而这些需求一旦被抑制,或者缺少良好的渠道呈现,则会在案主的身心状态与家庭关系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当服务融入一定的音乐元素常常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经验积累、技巧丰富与边界拓展带来了契机。本文是基于本人主持与参与的实务项目所撰写的,通过文献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音乐治疗运用于社会工作的过程进行呈现,对其优势与策略进行分析。论文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案例主要将音乐治疗方法运用于社会工作服务中,依托音乐的社会属性、镜像神经元与共情理论、音乐的归纳法分类原型等理论开展实践。其中,主要通过音乐治疗对案例1的直接服务,实现了服务对象与外在世界的联结;通过对案例2的介入,社会工作者以间接服务路线进行了资源链接,以音乐治疗的直接服务路线对服务对象情绪层面进行了调整,进而共同实现了服务对象进行身心统合;通过对案例3的综合服务,音乐治疗的融入打破了服务对象对自我的空间设限以及家庭成员之间僵硬的边界。因此,无论是前测与后测对比中的数值变化,还是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本身的状态改变与功能改善,都能够看到音乐治疗的艺术性与技术性。通过梳理理论和实践服务项目发现,在社会工作中运用音乐治疗手段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在社工服务中,音乐的特性可以同时作用于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使服务过程更加融洽愉快;同时,音乐治疗本身的技术手段可以对服务对象产生不同的分类归纳感受,能够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修正或丰富这种刺激带来的正向影响。社会工作者注重通过音乐重塑与生活相关的方式,通过音乐可以表达出来的对于生活上建立的情绪映射,找到建立情绪映射和归类错误发生节点,借助音乐感知情绪,缓解情绪。社工也可以通过改变音乐要素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让服务对象对于理性行动和自己的情绪感受到正确认知,接纳并自我理解以及完成归类。案主与社工在共情关系的建立下,在理性行为的归类中互相支撑完成重塑。作为系统存在的高级生命,人的改变既需要技术性也需要艺术性。因此,以音乐作为桥梁,促进社工关注映射、共情、围绕案主本身的改变,进而拓展社会工作的边界,丰富社会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