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板块理论、矿床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理论指导,论文对Ulu Sokor金矿的产出构造背景、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矿床的成矿模式,并结合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对矿体边部及外围进行了预测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 Ulu Sokor金矿位于马来半岛中成矿带中,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三叠系一套海相中-酸性火山沉积岩系,岩性主要有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凝灰岩、含砂质板岩夹少量炭质千枚岩、灰岩等,矿体则产在千枚岩、凝灰岩和大理岩中的断裂破碎带、剪切带中。(2) Ulu Sokor金矿控矿构造为南北向断裂构造的一系列次级构造,这些构造包括Mason’s lode矿体的层间构造破碎带、NewDiscovery矿体的褶皱、断裂构造带,此外,还有矿区中北部含矿剪切带。通过对矿区主要构造的组合规律进行研究,认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的应力场从早到晚依次为:近东西向挤压、北西向挤压、北东向挤压、东西向引张。(3)通过对主矿体主成矿期黄铁矿、石英等的硫同位素、包裹体成分分析,结合矿体地质特征,认为矿区金源为幔源,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热液,少量来源于变质热液。(4)结合马来西亚中成矿带上其他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区构造演化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研究了Ulu Sokor金矿的矿床成因机理。认为马来半岛东西地体于印支运动时期发生的碰撞奠定了区域控矿构造格局,同时伴随的岩浆分异演化形成的含金热流体聚集于地壳深部,随着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的驱动,这些含金流体上升侵位成矿。(5)在分析控矿因素和成矿机理的基础上,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并对已知矿体的深部、边部进行了预测,其中预测成果已经初步被钻孔、探槽等探矿工程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