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哲学的角度探讨记忆的问题是试图用思辨的方法对记忆进行探知。各学科对记忆的隐喻、模拟、脑部扫描都是在对记忆的奥秘进行解读,但是记忆作为一个形而上的“存在”,通过实证的方法去阐释,尽管硕果颇多,但终因记忆本身作为同“意识”一样的东西悬而未决。我们希望通过认知和哲学的双重方法,去一层层剥开记忆的神秘面纱。 本论文由绪论、六个专题性论述和结语组成。 绪论对论文的选题、主旨、框架、写作意义等做了详细说明,以案例的形式导出研究记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指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想通过哲学思辨来揭示记忆的奥秘。以各种流派对记忆的存在和机制的探讨,评述了记忆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表明记忆研究是一个概念繁复更替、涵义不断扩展、学科逐渐融合的过程。 第二章是记忆的哲学思想溯源。这一章从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开始对记忆的哲学思考,到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神秘探索,再至柏格森和赖尔的系统记忆观。表明了记忆研究的思想延续性和时代性,也彰显了哲学研究的继承和批判的特性。 第三章是记忆的科学基础。从认知神经科学、认知神经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四个方面对记忆的科学基础进行了阐释。它们分别代表了当代认知科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其研究成果不仅是对认知活动(如记忆)、认知现象的多重解释,更为认知活动、认知现象增添了可信度,使理论的视阈不至于无限扩大,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反思。 第四章是记忆的本体论。从神经科学、心理学、文学等对记忆的概念进梳理和分析,在认知哲学的视阈下对记忆进行了界定。因学科不同而形成的记忆种种类型划分,表明了学科的特性对记忆侧重点研究的不同及记忆的多样性和生动性。 第五章是记忆的认识论。以记忆与意象、记忆与表征、记忆与情绪等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为基点,从横向的角度认识记忆的过程和机制;通过模型的认知,对记忆的过程和机制以纵深的角度去再认识,并提出记忆机制的认知语境模型。 第六章是记忆研究的方法论。模型法是记忆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记忆的“隐喻”为基础的;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以行为主义为背景的实验法,它将记忆带入了科学的领域和量化的解释中;精神分析的方法主要从创伤性事件的回忆为出发点,发现这种回忆的方法往往具有诱导性和重构性;现象学分析方法是认知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趋向,它以意义整合性和社会性为特点探讨着记忆的形成和机制。 第七章记忆意义的哲学追问。从记忆和判断的关系、记忆对知识的作用、记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明确了记忆存在的意义。此外,记忆研究方法的探讨引发了我对当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质疑,使我重新思考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心理现象上的适用性,以及现象学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并认为将二者有机的结合可能事半功倍。 结束语部分主要是对整个写作过程的总结。写完本论文,是一次对心理学和哲学的历史的全面回顾,也是对多学科内容的一点一滴的摸索和认识。因为自己本身学科认识上的局限,使得写作的过程困难重重,问题多多,这也直接激发了自己对“记忆”更深的兴趣和研究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