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由此诱导和激化的矛盾对各国社会经济产生的不良影响已引起各方面关注。中国在经济起飞和经济转型期间所面临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较为严重,除了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和省与省之间的差异外,其中作为国民经济区域基础的县域,量多面广,其经济差异问题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县域经济差异及测度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从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评述,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从理论上系统研究了县域经济的内涵、特点、地位和分类方式以及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研究县域经济差异及测度的方法,并建立起测度县域经济差异动态变化趋势的“σ收敛”、“β收敛”检验模型;第四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用标准差、基尼系数和Theil L指数测度县域经济差异后发现:1997-2003年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无论绝对差异还是相对差异都趋于扩大,其中从基尼系数在三次产业上的分解看第二产业发展差异是影响人均GDP差异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产业发展差异的影响程度正在加大,从Theil L指数在三大地带上的分解看地带内差异是影响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差异的最主要因素,西部内差异贡献尤为突出。其次运用经济趋同理论的收敛检验表明1997-2003年我国县域经济既不存在“σ收敛”趋势,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趋势,除中部外东西部地区均不存在“俱乐部收敛”趋势。另外还利用“条件β收敛”发生机制检验了各因素对县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后部分根据前文的实证检验结果提出了缩小县域经济差异,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从产业分解和地带分解两角度研究了县域经济差异的构成来源及其变化趋势,发现第二产业发展差异是影响县域经济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另一角度看地带内差异起主要作用;二是收集了大量数据,利用现代数量分析方法,运用经济趋同的基本理论,对我国县域经济差异的收敛性和复杂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我国县域经济差异不存在“σ收敛”趋势,也不存在“绝对β收敛”趋势,但存在“条件β收敛”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