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疾病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益。 方法:从心衰数据库中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2组,疾病管理组110例,对照组110例,疾病管理组心衰门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一对一教育,每次门诊加以强化,逐步调整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β受体阻断剂、安体舒通的用量,使之达到最大耐受量,利尿剂和洋地黄类药物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加以调整,每2-8周心衰门诊随访;对照组普通门诊随访。2组患者每3-6月复查生化指标,比较2组患者住院原因、因心衰再住院次数和与之相关的总住院天数,因心衰急诊次数,和明尼苏达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评分的变化。 结果:①随访2年后,对照组有14例死亡,5例失访,疾病管理组有4例死亡,4例失访,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失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共住院282人次,住院原因以心衰加重最多,占住院总人次的34.75%;疾病管理组共住院194人次,活动劳累为主要原因,占住院总人数的36.08%;两组因心衰加重而住院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③疾病管理组在总住院次数、年住院次数、总急诊次数、年急诊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平均住院天数方面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④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量表,对照组48.55±17.10分,干预组46.51±16.55分,两组随访后分别为54.19±16.66分,48.44±16.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组别(t=5.417,p=0.000)、TC(t=2.101,p=0.037)、BNP(t=4.582,p=0.000)、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t=3.313,p=0.001)、心功能分级(t=4.439,p=0.000)、疾病种类(t=4.938,p=0.000)与总住院次数有关。组别(t=2.136,p=0.034)、TC(t=2.533,p=0.012)、疾病种类(t=2.969,p=0.003)与总急诊次数有关。 结论: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次数及急诊次数、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