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165例面部皮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试从病因学角度将门诊以“面部皮炎”、“化妆品皮炎”、“过敏性皮炎”就诊的患者作客观分型,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方法:
收集门诊以“面部皮炎”、“化妆品皮炎”、“过敏性皮炎”就诊的患者165例,通过采集详细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斑贴试验、光斑贴试验、光试验)和角质层屏障功能检测,对其进行病因学分型。
结果:
165例患者中,分别有53例和38例临床符合典型脂溢性皮炎和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剩余74例患者均行实验室检查,有41例斑贴试验阳性,7例光斑贴试验阳性,4例光试验阳性,另22例阴性的患者行角质层屏障功能检测,发现其角质层屏障功能较健康对照者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如皮脂和水合度降低、pH值升高)。
结论:
根据以上结果,从病因学角度将本研究中165例面部皮炎患者分为以下六型:脂溢性皮炎 53 例(32.12%),激素依赖性皮炎38例(23.03%),变应性接触性皮炎41例(26.67),变应性光接触性皮炎7例(4.85%),多形性日光疹4例(3.64%)和非特异性屏障功能缺陷性皮炎22例(9.70%)。
第二部分角质层屏障功能与面部皮炎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角质层屏障功能与面部皮炎的关系,客观评价面部皮炎缓解期皮肤屏障功能修复在减轻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
用皮肤生理参数检测仪Skin Analyzer SHP 88分别测量53例脂溢性皮炎、38例激素依赖性皮炎、4l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2例非特异性屏障功能缺陷性皮炎与47例健康对照者的角质层生理参数,及22例非特异性屏障功能缺陷性皮炎临床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角质层生理参数。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本研究中各型面部皮炎患者与对照者相比,皮脂、水合度、pH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特别在皮损好发部位(如额部、两颊),而脂溢性皮炎的皮脂和水合度均高于其它三型面部皮炎。在非特异性屏障功能缺陷性皮炎的临床缓解期,皮脂和水合度均较发作期有上升。
结论:
面部皮炎患者与健康人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质层屏障功能减退(如皮脂和水合度降低、pH值升高),且屏障功能在面部皮炎临床缓解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这可为评价病情恢复程度和疗效观察提供客观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