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反应相关论文
目的 探讨健脾祛风止痒汤对急性荨麻疹(AU)患者中医证候、血清炎性因子、总免疫球蛋白E(TIgE)、单核细胞趋化因子蛋白-1(MCP-1)及嗜酸粒......
目的 观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CD64指数变化,并分析其与气道高反应性和机体变态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西安高......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等为其主要特点。近年来随着......
<正>目的建立变应原诱导的大鼠渗出性中耳炎动物模型,检测大鼠 OME 中耳微环境中 Th2型细胞因子 IL-4和 Th1型细胞因子 IFN-γ的含量......
目的:研究4种婴幼儿湿疹外用方剂对急性湿疹模型小鼠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小鼠迟发性超......
目的 初步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分布及总IgE水平,探讨特异性IgE及总IgE水平与腺样体大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
目的 探讨益生菌在治疗婴儿湿疹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2月共6个月医院门诊因湿疹就诊的婴儿(年龄范围1~3月)共160例,......
目的分析去感热口服液在急性感染性荨麻疹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cationic prot......
目的:1.采用卵清蛋白(Albumin,OVA)全身致敏和鼻部激发构建变态反应相关分泌性中耳炎的BALB/c小鼠模型;2.观察变态反应对于鼻腔-咽鼓......
围手术期过敏性休克是临床罕见的、可能危及生命的偶发事件。目前肾上腺素是公认的一线治疗药物,抗组胺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特应性皮炎(AD)的病因未明,其发病似由生活环境、遗传、免疫、生理和药理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定。AD的发病机制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过......
本文分析2例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文献复习,总结肺部普通裂褶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案等,以提......
病史摘要患儿,女,16个月,因"发热、腹泻3 d"就诊。既往约2月龄开始反复出现发热、咳嗽,约每个月1次。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家族史无......
自然橡胶胶乳过敏是一种发病率逐渐增加的变态反应,主要由Hev b1-7等七种变态原引起。这些变应原的分子表位和免疫学特性已得到不同......
TH2细胞增多和释放TH2类细胞因子是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发生的关键,因此Ⅰ型变态反应疾病的细胞因子免疫治疗可以分为两条途径:①调整TH......
重组变应原(Recombinant allergen,RA)成为近年来变态反应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地介绍了RA的重组方法和技术要点,重点探讨了变应原的T细......
环境与基因的相互作用导致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环境暴露可动态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各种表型,包括特应性皮炎、哮喘......
内耳疾病是一类以耳鸣、耳聋、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不清,过去通常认为与血管问题有关,如血栓、血管狭窄等,然而近期......
共同黏膜免疫系统是变态反应免疫解剖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不仅受遗传易感性调控,也受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的影响。生命早期暴露抗生素改......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系给实验动物注射周围神经髓磷脂混以Freund完全佐剂所引起的。其临床特点为伴有共济失调的急性运动性麻痹......
原理:当食物变应原和吸附在小肠固有层的肥大细胞上的IgE接触时,释放组织胺等介质,导致小肠渗透性的增加,这时巨分子能穿越小肠屏......
作者报告2例患者由于接触蛛形螨(荨麻四爪螨Tetranychus urticae)而发生过敏性鼻炎、结合膜炎及接触性荨麻疹.例1,26岁女性,4年来......
光化学疗法(PUVA)治疗银屑病有效.自从1974年发表此疗法的报告以来,已被广泛地应用.在PUVA疗法中,补骨脂素制剂可以口服或外用(溶......
期刊
据推测引起结节性多动脉炎(PN)可能的发病原因有血清病、乙型肝炎、浆液性中耳炎、静脉苯异丙胺的滥用,免疫复合物也参与本病的发......
立即型皮试反应是由抗原和与组织肥大细胞结合的IgE皮肤致敏抗体的互相作用产生,操作时必须使适量抗原溶液到达角层和表皮缓冲带以......
作者通过应用反应停(Thalidomide)治疗由迟发超敏机转所引起的实验性自身免疫病的观察,进一步探讨反应停是否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青霉素变态反应分型:至少有20种不同的青霉索不良反应,并非均为变态反应。较重要的变态反应如下表:Ⅰ型反应:过敏性休克为此型反应......
期刊
氟喹诺酮是一类口服广谱抗生素。光照性皮肤病作为其多种不良反应之一,机理尚未阐明。但实验已证明,在UVA照射下,氟喹诺酮类因其结......
大多数患皮质类固醇变态反应的患者对数种皮质类固醇制剂发生反应。对从未接触过的物质引起的反应为交叉反应的存在提供了无可辨驳......
期刊
肥大细胞(mast cell,MC)存在于机体许多器官中,是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一种成分。MC起源于造血干细胞,胸腺对MC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作用。......
为了探讨前列环素(PGI2)-血栓烷(TX)在慢性皮肤病发病机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寻找可靠和有效的治疗药物。作者对33例年龄为17~59岁的......
作者应用改良的Harber法于豚鼠对3种遮光剂及2种公认的光敏物质诱发光变态反应的潜能进行了检测。其改良之处为:①在2周内诱导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