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对抗结核药致肝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诱导的ATLI大鼠模型,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ATLI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探讨茵栀黄口服液对ATLI大鼠CYP2E1、NAT2和GSTM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对可能影响CYP2E1、NAT2和GSTM1蛋白表达的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按体重编号,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48只SPF级SD大鼠分为6组,用于预防性实验(茵栀黄预防组,ATLI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性实验(茵栀黄治疗组,ATLI模型组,对照组)。用全自动血生化仪检测大鼠ALT、AST、TBIL和DBIL水平;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CYP2E1、NAT2和GSTM1蛋白表达;采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大鼠全血基因组DNA;用亚硫酸氢盐测序和质谱检测CYP2E1、NAT2和GSTM1甲基化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ATLI模型组病变程度最为严重:发生明显脂肪变性,说明1.89g/kg剂量的乙胺吡嗪利福异烟片(Ⅱ)灌胃21天可成功致SD大鼠出现肝损伤;2、在预防性试验中茵栀黄口服液可以降低ALT、AST、TBIL、DBIL的水平(P<0.05),且可以降低肝脏损伤程度;在治疗性实验中茵栀黄口服液可以降低TBIL、DBIL的水平(P<0.05),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损伤程度;3、茵栀黄口服液可以降低CYP2E1、NAT2和GSTM1的蛋白表达量(P<0.05);4、预防实验和治疗实验均未发现不同处理组大鼠CYP2E1、NAT2和GSTM1基因的启动子区Cp G各位点以及总体甲基化水平之间有差别(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可以有效降低ATLI大鼠ALT、AST、TBIL、DBIL的水平,降低肝脏损伤的程度,对ATLI大鼠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茵栀黄口服液会下调CYP2E1、NAT2和GSTM1的蛋白表达水平。未发现这三个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茵栀黄口服液有直接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作为多种病因导致的心脏结构性损害的共同终末期表现,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心力衰竭发病率为2%,其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更为普遍。由于HFpEF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十分清楚,且缺乏有效的实验模型,导致HFpEF缺
滨海滩涂湿地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系统之一,其具有的生态服务功能众多,包括为生物提供养分和栖息地、保滩固沙、营养物质过滤器、缓冲调节及固碳等。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底栖动物组成及丰富度、改变潮汐水盐交互过程、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植被分布格局,导致生态系统与土著生态系统有较大差异,是造成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重要原因。有鉴于此,论文于江苏大丰
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是现在的热门问题,其中强大的抗干扰能力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得以实现的必要保障之一,而量子纠错码的诞生便很好地解决了通信过程中的一些干扰问题.一般的量子纠错码是基于有限域来构造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构造了基于有限交换群的量子纠错码,包括加性的量子纠错码和非加性的量子纠错码,得到了基于有限交换群的量子Hamming界和量子Singleton界,以及最重要的Mac
目的探讨体外获取培养、鉴定和标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对阿霉素(ADR)诱导的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1)无菌条件下取人脐带,采用酶解法获得HU-MSCs,对获得的原代干细胞进行筛选、传代培养,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HU-MSCs细胞表面抗原;进行细胞冻存备用;复苏后PKH-26标记示踪。(2)36只8周龄雄性Balb/
水系演化对地貌发育以及人类与动物迁徙等均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长江支流汉江在此形成了与西侧嘉陵江截然不同的水系格局,且一直以来存在嘉陵江袭夺汉江的观点,但尚无定论。由于水系格局的变化通常是缓慢而持续的,河流地貌形态与沉积特征相结合,对于研究该区域的水系演化过程来说十分必要。此外,秦岭地区的山间盆地也是我国旧石器考古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重建该地区水系演化过程可以为探讨中国早期人
当地下水从衬砌接缝或裂缝进入隧道时,土体中的细颗粒会在渗流作用下从土体骨架上脱落流入隧道内,这种现象被称作内部侵蚀。然而,当前对隧道渗漏问题的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土体细颗粒流失对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影响。因此,在连续介质力学框架下开发了一个两相四组分模型,以描述内部侵蚀过程及其引起的土体孔隙度、细颗粒含量及渗透系数等变化;结合一个与颗粒级配相关的非关联临界状态弹塑性本构模型,将细颗粒含量的变化与土体
电子束曝光技术是制备纳米精细结构的关键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微纳原型器件制备、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以电子束曝光技术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极限尺寸图形结构的制备,为各种微纳器件的制备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相应的关键技术支撑。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硅纳米柱阵列的制备工艺,工艺主要流程包括使用电子束曝光结合Al薄膜的沉积和剥离制作刻蚀掩膜,对表面覆盖圆形Al掩膜阵列的硅衬底进
2020年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本文简称“新冠”)疫情,让人们更加珍惜和重视身心健康和环境的公共安全。随着我国全民“抗疫”胜利,人们对“疫后”具有身心康复、保健功能的环境景观需求也显得尤为迫切。绿地具有疗愈身心的功能,具备优美自然风景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城市风景区对城市居民的身心康复作用更为突显。这也给还存在大型城市风景区中一些固定乡村居民点,即本文关注的“景中村”的环境、经济、社会、人文有序发展带
人工电磁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尺寸的单元结构在三维空间周期排列构成的人造材料。不同于天然的电磁材料,它们一般具有正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人工电磁材料依赖于人工设计、加工和制造,在与电磁波耦合之后,呈现出包括负折射,人造磁性在内的许多异常电磁特性。正因为这些特性,人工电磁材料在各领域应用潜力巨大,比如电磁传感,微波天线,光学成像等。但是人工电磁材料也具有体积大,损耗高以及分散性强的缺点。人工电磁表面是另一
一般认为非厄密系统是能量不守恒的。在1998年,Bender和Boettcher发现具有PT对称性的非厄密系统会展现出实数的本征频谱,这表明整个系统的增益和损耗是平衡的,非厄密系统也可以具有能量守恒的性质。但是,这样的平衡状态不单依赖于系统内部增益和损耗的大小,而且极易被外界环境的扰动所破坏。在本工作中,提出了利用变换光学的方法构造一类增益和损耗具有稳定平衡关系的独特的非厄密光学系统。在这类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