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则暴露出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匹配、美誉度与贡献度不匹配的“两个不匹配”问题。这一问题虽与中国整体国家形象的不佳有关,但更多还是由于中国品牌的内涵缺失、形象模糊、传播不足等内部因素。在世界贸易环境不稳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品牌要进行内部要素优化,用文化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本文围绕中国品牌“两个不匹配”核心问题,将中国品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意识、价值与能力三个层面的问题。从意识上看,中国品牌长期居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端,普遍缺少自我包装和自我传播的意识。从价值上看,中国品牌没有明确的价值诉求和品牌文化内涵,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独特的价值体验,只有工具意义而没有价值属性。从能力上看,多数中国品牌在品牌定位、内容主题、传播、更新周期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缺失,难以取得满意的传播效果。文化自信理论的提出蕴含了解决中国品牌国际传播困境的可能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最大特色和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大特征,以中国文化弥补中国品牌文化内涵和价值诉求缺失的问题,同时对传播策略进行系统性智能化更新,则中国品牌能够实现品牌差异化和品牌价值最大化。其次,本文根据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提出了以文化作为核心的中国品牌形象互动建构模式。品牌形象围绕着品牌核心价值观建立,分别在横向和纵向维度具有普适性与独特性、历史性与未来性的基本特征。本文参照社会心理学家斯沃茨的人类价值观框架,认为中国品牌价值观的主要概念要素是这一框架中的传统、仁慈和安全等集体关注的价值观资源。本文认为,品牌形象建构遵从品牌特征、品牌创始理念、品牌来源国文化三个基本建构维度,产品与品牌特征是国际消费者最能广泛接触到的基础层面;品牌创始理念赋予品牌独一无二的魅力,具有传奇色彩的品牌创始人是品牌最好的代言人;来源国文化是深层次品牌文化,是中国品牌区别于其他国家品牌形象最重要的形象来源要素。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品牌传递品牌形象的四大载体:产品与服务、生活方式、营销网络、技术创新,这些载体是新时代传播中国品牌形象的主要方式。最后,本文根据全球倾听模式理论和整合品牌传播理论,对智能化背景下的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路径与形象管理进行了创新。面对智能化、社交化的全球媒介环境,中国品牌需要使用整合性的传播方式,进行用户数据的整合、内容价值的整合、呈现形式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传播效果的整合,通过多维度的资源整合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同时,品牌还需重视品牌形象的维护与管理,树立起效果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通过传播过程的优化和公共外交等多种形式的辅助传播获取最大的品牌传播效果,规避复杂风险并及时挽救品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