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仅仅满足让学生获得某个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而淡化了育人功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但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感,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诚信、敬业、责任、合作意识、创新精神不足,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而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各个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工具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经济的要求,因此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已经势在必行,通过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传授、人文精神的教育和熏陶,使他们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成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基于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通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问卷调查,本文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查发现同学们对人文知识和人文素质课程开设表示认同,主观上有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愿望,但学生还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不论是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是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模糊的办学理念导致培养目标出现偏差、职业教育“速效性”、“实用性”和人文素质教育“潜隐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应与受教育者未来的社会角色或职业角色密切相关;不同类型院校的教育活动包含着不同性质和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不同内涵的人文素质,特色在于其职业性,是一种“职业形态”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种形成其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精神的教育。针对以上问题及原因分析,改进河北省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主要有,首先,确立科学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打造优良的师资队伍。第二,合理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落实与专业课并重的原则,保证人文素质课程的设置和课时,高职院校在人文类课程设置时根据学校特色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各专业人才必需的人文素质课程模块,对人文素质课程进行整合。第三,采用多种方法,拓展人文素质的空间。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建造校园人文景观,创设浓郁的人文育人氛围;开展丰富的具有职业人文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种隐性的、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感悟学生,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