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攀西地区混合岩型铀矿成矿机理研究”(编号:41472073)和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康滇地轴热液铀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在总结和深入分析前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米易垭口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的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岩石学以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从含矿主岩来看,垭口地区的矿石类型主要有三种,即:混合岩化片岩矿石、混合岩矿石、黑云母片岩矿石。据放射性照相显示,矿石中铀主要以细小的颗粒状铀矿物的形式存在,且分布很不均匀。其共生矿物组合为: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沥青铀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2)根据主、微量元素特征可以将基体(变质岩)划分为两类:一类为斜长角闪岩类,另一类为片岩、片麻岩、变质砂岩类。对其进行原岩恢复,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为正变质岩,原岩为基性火山岩类;片岩、片麻岩、变质砂岩为副变质岩,原岩为页岩、粘土岩、砂质岩、杂砂岩类。(3)围岩中富集的微量元素较为简单,一般富集U、Sc、Bi、Th。而矿石和矿化岩石中富集的元素种类比围岩更多更复杂,都有U、Sc、Cu、Bi、Be、Th的显著富集或者明显富集,与蚀变岩中富集元素的种类比较类似,反应了构造蚀变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尤其是围岩中均无Cu的富集,而矿石、矿化岩石以及构造蚀变岩中均有Cu的显著或明显富集,反映区内的铀矿化与铜矿化可能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4)从变质岩→混合岩化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随着混合岩化程度的加深,垭口地区各类岩石中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为:(1)明显增加的主量元素有K2O、Na2O,明显减少的主量元素有Fe2O3、MgO、CaO、TiO2;(2)微量元素中Co、In、Sc、Ni含量有明显减少,在混合岩化变质岩和新生长英质脉体中有U的初始富集;(3)混合岩化变质岩相对变质岩来说其∑REE、LREE、HREE的变化不明显,说明其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在混合岩中∑REE与HREE均有明显增加,而在混合花岗岩中,∑REE、LREE、HREE显著降低。(5)垭口地区各类矿石、矿化岩石和蚀变岩中主量、微量、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为:(1)从矿石、矿化岩石和蚀变岩与围岩主量元素的对比分析来看,总体上在铀成矿过程中伴随着SiO2含量明显减少,MgO、TFe2O3含量明显增加,反映铀成矿过程伴随着去硅和富镁、铁的蚀变交代作用;(2)蚀变岩与矿石、矿化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其显著富集或明显富集的元素种类和含量均比赋矿围岩多,为一套U-Sc-Mo-Cd-Pb-Bi-Th的微量元素组合,与围岩相比含量增高的元素主要有U、Cu、Co、In;(3)矿石、矿化岩石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赋矿围岩,总体上各个样品均具有很高的∑REE,反映垭口地区的成矿过程是伴随着∑REE增加的过程。(6)从蚀变岩与矿石、矿化岩石的微量元素蛛网图、稀土配分模式图来看,两者具有较为相似的配分形态,反映了构造蚀变作用与铀成矿关系密切。(7)本区的铀矿化主要受构造和热液蚀变控制。与矿化密切相关的热液蚀变主要为金属硫化物化,尤其是矿石、矿化岩石和蚀变岩中均有Cu的显著或明显富集,有些样品中已有铜矿化显示,因此垭口地区的铀矿化为Cu-U型矿化。(8)通过与海塔地区混合岩型铀矿特征对比发现,海塔与垭口地区的成矿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无论是赋矿围岩的元素含量与变化特征,还是矿石中富集的元素种类以及矿物的共生组合方面均有所不同,反应两地的成矿流体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